唐从祥颖儿百家奖莫文蔚我的长辈
内容页头部banner

公益

把“蓝色国土”守护好发展好(人民时评)
时间:2019-10-26 16:04: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不仅能满足我国破除资源瓶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内部有效需求、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开放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鲜明特征,未来仍要坚定不移走扩大开放之路,让海洋成为我国连接世界的蓝色桥梁和重要门户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这一重要指示,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古代沿海地区一直注重“行舟楫之便”“兴渔盐之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了大进大出、两头在海的经济格局。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近年来,沿海地区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我国经济形态呈现出鲜明的“依海”特征,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作为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经济始终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海洋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洋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转型升级持续稳定。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达83415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为沿海地区提供了3684万个工作岗位,对国民经济增速的贡献率接近10%。可以说,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壮大海洋经济,不仅能满足我国破除资源瓶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内部有效需求、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曾经,海洋经济被认为就是“捕鱼”,如今,除了传统渔业、海洋运输业等,海洋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海洋经济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海洋医药、海洋油气工业,以及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业、海洋信息产业等未来海洋业,正在托举起一片蔚蓝色的海洋经济新空间。

  开放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鲜明特征,未来仍要坚定不移走扩大开放之路,让海洋成为我国连接世界的蓝色桥梁和重要门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2018年,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贸易额达1.3万亿美元,涉海企业进一步“走出去”。事实证明,大力打造蓝色经济合作平台,推动建立蓝色经济合作国际机制,有助于深化我国海洋经济的开放品格,加强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是关键。实践中,相关地方和部门积极挖掘新动力,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药、海水淡化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涉海金融、物流等现代海洋服务业,助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同时,各地也在改变过去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比如,近年来,一些沿海地区着力发展滨海旅游娱乐业,充分发挥亲海近海的优势,增强民生福祉。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48个海洋公园,每万人海洋公园面积达到3.8公顷。实践表明,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方能更好促进海洋经济的蓝色增长和绿色发展。

  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让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才能守护好、发展好这片辽阔宽广的“蓝色国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1. [内容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上一条:慢病管理联盟成立
下一条:返回列表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