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事公司制作的一部聚焦于非遗刺绣文化的纪录片《和妈妈一起“绣”文化》,在梨视频微博平台独家发布,该片点燃了网友们对刺绣文化的讨论与转发热情,短短几天播放量即突破300万。
6分52秒,串联起彝绣、苗绣、京绣、瑶绣多位非遗传承匠人的精粹技艺与动人故事,展现了刺绣这项古老艺术里丰富而富饶的原创力量。据百事纪录片团队介绍,该片拍摄辗转河北、云南、贵州、广东多地,深入传统文化源地采集素材,筹备与制作耗时两个多月。通过该片,能够感受到百事作为一个文化品牌,聚焦刺绣文化背后对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的品牌思考与探索。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里,孕育并传承了各地独特且富饶的原创设计力量,历久不衰。穿针引线,顺齐平匀洁,刺绣技艺的沿传与创新,背后述说了代代手艺匠人的热爱与坚守。《和妈妈一起“绣”文化》从各位阿妈自身的故事出发,用镜头记录了她们包括她们的家庭与刺绣的关系,朴实地表达了刺绣传承中的情感牵绊与质朴热爱。镜头扫过的件件精美刺绣之作,无一不传递出中国原创“源”力的历史沉淀之美与生命力。
“从小,我就跟妈妈学习刺绣”,瑶绣传承人邓秀花说:“以前刺绣,没现在那么好的条件,她们没有线就把布拆成线,裤子烂了还剪下来又绣,就是不想放弃,还是想将瑶绣继续传下去。” 而在苗族当地,这份热爱也从未改变,上蜡—浸染—点缀这些苗绣的传统蜡染工艺,在旧时没有文字的岁月中,靠她们代代口口相传,才得以保留下来。
纪录片同时也记录了《百家印记新春绣》的制作过程。百事团队用现代化的设计风格呈现天南地北民俗文化,并联合“妈妈制造”力量,汇集彝绣、苗绣、京绣、瑶绣百位刺绣手艺工匠的技艺共同绣制。该长卷长10米,高1.2米,以匠心技艺及独特创意打入公众视野,引发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
“源”力创新, 激发年轻热爱
每一项非遗文化,都是中国厚重文化的积淀,千年刺绣之所以珍贵动人,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原创设计力量与情感。艺术的当代绵延庚续亟需创新力量的扶持与年轻血液的输入。片中,阿妈们不一而同地表达了创新与文化传承推广的关联:
彝绣传承人丁兰英介绍道:“彝绣针法82种,现在已失传10种,现存72种针法当中有9种传统的针法,机器不能够模仿。”面对传承的历史困境,她们选择与时俱进地改变设计,希望能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并喜欢上彝绣。
京绣第四代传承人梁淑萍从事京绣事业已有40多年,老祖宗的手艺如何传承下去,她表示不仅是将传统的纹样改良到生活装或时装,让京绣走入百姓生活,更要注重年轻人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我一定要让好多年轻人了解京绣,学习京绣。”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