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颖儿百家奖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公益

为城市减负:香港推垃圾随袋收费
时间:2018-11-09 10:06: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香港地小人稠,处理城市垃圾任务繁重。最近,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向立法会提交草案,建议按照垃圾重量或垃圾袋种类向市民收取费用,以期移风易俗,在社会建立“污染者自付”观念,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预计2020年实施

  香港环境局10月底向立法会提交《2018年废物处置(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修订)条例草案》,建议市民以指定垃圾袋扔垃圾并缴纳相关费用。在收费实施的前3年,以每升0.11港元收费。

  草案建议,收费将采取“按垃圾袋/指定标签”以及“按重量”两种标准,前者适用于家居及工商废物。新条例下,按照每升0.11港元的收费标准,若一个三口之家每天使用一个最常用的10—15升指定垃圾袋,每月需缴费33—51港元。

  指定垃圾袋有9种大小,容量在3升至100升之间。大件垃圾无法放进指定垃圾袋时,需要贴上指定标签,每件统一收费11港元。如果大型废物经私营废物收集商收集,需按重量以“入闸费”形式付费,主要适用于工商业处所弃置的庞大或形状不规则的废物。

  特区政府将于11月14日向立法会递交条例草案进行首读及二读辩论。政府建议草案通过后,有1年至1年半准备期,立法后则有6个月的适应期,条例最快预计将在2020年底实施。

  大部分市民支持

  对固体垃圾收费的计划已在香港酝酿许久。2013年,香港环境局就公布了一个十年废物管理蓝图——“香港资源循环2013—2022”,以“惜物、减废”为重点,建立“减费、收费、收集、处置及弃置”的综合管理系统。

  减废相当有必要性,因为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正让香港不堪重负。特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黄锦星表示,过去30年,香港的都市固体废物量增加逾八成,远超同期人口增长的34%。2015年的每日人均弃置量达1.39公斤,较邻近城市为高。

  香港把垃圾主要分成几类,在不同填埋区进行处理。位于屯门稔湾的西堆填区的废物接收量最大,主要处理都市和建筑废物;位于将军澳大赤沙的东南堆填区1994年投入使用,从2016年1月6日开始只接收建筑垃圾;位于新界打鼓岭的东北堆填区是三个堆填区中最小的一个,除了接收都市和建筑废物,还接收特殊废物。

  土地有限,填埋场容量有限,垃圾却日益增多,不是长远之计。黄锦星表示,垃圾按量收费是透过经济诱因,培养市民减少弃置废物的习惯。香港特区政府早前就征费进行公众咨询,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支持该计划。

  教育先行助落实

  世界上不少地方有垃圾收费的成功经验,比如首尔和台北引入废物按量收费后,废物弃置量均下跌约三成。不过,香港要把这一计划落实好,还需要周密的配套措施。

  黄锦星表示,特区政府的策略是以教育先行,提高公众对减废回收和收费安排的认识,并加强社区支援和外展协作。环境保护署会增设外展队,到社区协助减废回收,并向社区回收中心提供恒常化资金,还会推出一系列先导计划,帮助社区加强干净回收,如免费回收家居塑胶、免费收集工商业厨余。另外,特区政府还推出了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专题网站,载列收费详情。

  实际上,为了让市民做好准备,特区政府自2015年起就已开始资助非牟利机构推行相关项目,在住宅、商厦及乡村等模拟垃圾收费。负责审批拨款的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表示,截至今年9月中旬,已有超80个项目获资助,总额约7500万港元,当中30个项目已完成,整体废物弃置量减少约一成。

  宣传教育是推动源头减废的关键,但要落实规则还需有“硬”的一手。据介绍,特区政府未来会派出执法人员在废物收集点进行检查,并设立热线举报违规个案,罚则包括定额罚款,严重者更会被监禁。

  1. [内容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