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院校风采

扬技能之帆 展梦想之旅2017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赛项开赛
时间:2017-06-06 01:23:21  来源:新浪  作者:新浪  

  

 

  赛场内,选手们有条不紊地对平台设备进行部署配置、开发调试 本组图片 新文化记者 王强 摄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战高峰观摩赛事

  2017年6月5日,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赛项在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拉开帷幕。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教育局共同承办。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105支代表队,共计315名选手同场竞技。本赛项首次在吉林省举办,也是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建校以来承办的级别最高的全国赛事。

  根据赛制,本次比赛为团体赛,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每支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比赛时间为3个小时。比赛内容围绕物联网感知层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网络传输层连接与配置、物联网应用层系统的部署与配置、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调试和职业素养等六个方面进行考核。主要考查选手们对物联网基础知识、物联网设备认知、物联网技术认知、物联网应用认知和硬件设备安装调试、网络设备连接配置、软件系统部署维护、应用场景演示操作以及DotNet客户端开发、DotNet Web端开发、Android移动端开发、基于CC2530单片机应用开发等知识技术的掌握。

  早7:40分参赛的各支代表队经过一次加密、二次加密、抽签及检录等环节之后陆续入场,看着选手们那抖擞的精神和矫健的步伐,相信接下来一定是一场值得期待的精彩对决。赛场内,选手们各自发力,相互配合,紧张而有序地对各类传感器进行安装、调试和网络联接,并根据任务书对物联网中智能环境检测等应用场景进行部署配置、开发调试。看那娴熟的手法,漂亮的连接,无不展现着选手们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本次大赛的裁判组由裁判长、加密裁判、裁判员和助理裁判员组成。比赛过程中他们时而驻足观看选手操作,时而认真做着记录,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对每个参赛队的操作进行客观真实的评判。

  赛场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坚守岗位,消防、公安、疾控、电力、医务等部门也都严阵以待,以便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为大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在比赛进行过程中,省教育厅副厅长战高峰、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申守权、省教育学校副院长张旺、省教育学院职成研训院院长郎宇、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张茂金、长春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张勇、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曲晓绪等领导在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姚明和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继欣的陪同下观摩赛事,依次参观了3个比赛场地。选手们专注的神情和熟练的操作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大赛的筹备和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予以厚望。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光荣使命。相信本次比赛能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大赛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希望参赛选手借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为此次比赛精心搭建的“舞台”扬技能之帆,展梦想之旅。

  现场速递

  3小时内,打造智慧生活的“中枢神经”

  5日上午9点,比赛正式开始。选手们要在3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内,完成物联网感知层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六个项目的竞赛内容。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竞赛工位,有两张工作台,摆放三台计算机和其他调试设备工具,地面上五个黑色工具箱一字排开,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一下子就出来了。三人一组的团队中,一个人在桌面铺开任务书,在电脑前紧张编程;另外两人配合,有条不紊地在两扇巨大镂空金属板上安装设备,他们要通力完成的是物联网智慧生活实训平台设备的操作,相当于3小时内打造出智慧生活的“中枢神经”。

  比赛前,来自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的三名选手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他们就已经为本次大赛做准备,每天从早上8点训练到下午4点,“期待比赛没有失误,尽力做到最好,能够超越自己就算成功。”选手之一于钊说。

  来自上海市贸易学校的参赛选手杜友是个17岁少年,他们在2周前刚进行完华东区拉练,在区域比赛中发现了不足,为了实现一等奖的奋斗目标,团队熬了几个通宵加紧练习。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首次承办全国大赛,学校领导表示,“作为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员,能够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证明学校教学水平和整个实训基地的条件全国一流。”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教学副校长吕春说,他介绍,“接到承办任务后,学校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吉林赛区执委会指导下,成立16个赛项工作小组,在一个多月前进行筹备,学校领导班子和赛项组委会多次召集会议,进行调度。我们准备了200台崭新计算机,以及复印机、打印机等多种辅助工具,保证大赛顺利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是一个新兴技术,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从培养前沿应用技术人才角度,积极主动开发此专业,为社会培养亟需人才。本次大赛的举办有三方面的意义,首先通过赛项让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其次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第三促进学校整个实训基地建设。”新文化记者 刘佳音

  学校简介: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长春市教育局,是国家公办机电类中等职业学校、吉林省中等职业教育龙头学校、国家级示范专业校、国家级重点校、国家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3年,学校成为长春市2所首批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之一。全日制在校生3500余人。

  学校现有东风和净月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办学设施齐备。东风校区地处第一汽车制造厂、汽车文化园与汽车贸易区的黄金三角带,净月校区毗邻国家级森林公园净月潭。学校具备国内一流的实训实习条件,现有机械加工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汽车技术与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土木工程技术五个校内实训基地和五个信息化智慧教室。

  学校拥有一支综合实力省内名列前茅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04人,其中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0余人,金牌教练21人,能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81%。学校长期与企业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合作,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25%,如李万君(全国劳模、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车集团高级技师)、李凯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一汽集团高级技师)等,形成了一支素质精良、技术精湛、专兼结合、国际视野的名师队伍,为学生成人、成才搭建阶梯。

  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首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单位,与省内多所知名大学和高职院校开办了“3+2试点”、“3+2”高职和5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班,构建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体系,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

  近年来,学校以生为本,开展精准扶贫;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学校关心学生成长,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七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贫困学子生活困难。学校与一汽集团、北车集团的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是“DMG数控”、“PPG油漆”、“博世汽车”、“奔腾钣金”等校企合作基地校,并与省内外百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与吉林省对外人才技术交流公司合作,打通了境外(新加坡、日本)就业通道,彻底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就业率、就业满意率、专业对口率”均达到98%以上。

  千舟竞发东风助,正是扬帆远航时。学校秉承着“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发光”的教育观以及“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学生观,积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齐心合力,携手并进,共同铸就每一位学子的璀璨前程。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中高职教育衔接试点“3+2”衔接院校和专业

  长春工业大学:电子商务、数字媒体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机电一体化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机电(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会计、物联网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模具、焊接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修、数控、工业机器人

  ■5年一贯制大专衔接院校和专业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修、数控、机电、汽车商务

  1. [内容来源:新浪]
  2. [内容作者:新浪]
  3. [责任编辑:WB002]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