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院校风采

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开赛
时间:2017-06-08 20:15:00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姜树明 过国忠  

  中国科技网苏州6月8日电(姜树明 过国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6月7日-8日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赛项由教育部发起、37个部门(单位)联合主办,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协办。

  

 

  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50支代表队,共计100名选手同场竞技。据介绍,赛项以“引领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展示教学成果”为宗旨,紧贴中国制造2025,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针对复杂曲面的工业产品及零部件,进行数字化建模、创新设计和制造,融合高职机械大类专业的核心技能与知识,贴近机械大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特点,向全社会展示高职院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教育的面貌,搭建教育成果与经验的交流、展示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提倡和发扬“工匠精神”,以适应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本届比赛为团体赛,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每支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竞赛总时间为5.5个小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竞赛时间为3.5小时,比赛内容围绕实物三维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结构创新优化设计和数控编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主要考查选手们运用数字化软件进行零件创新设计,以及对零件进行工艺优化、编写加工程序的能力;第二阶段竞赛时间为2小时,比赛内容围绕数控加工、文明生产、样件装配验证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主要考查选手们的实际操作加工、零件质量控制和动手装配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分析与解决现场问题能力、安全及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

  

 

  据了解,参赛的各支代表队经过两次加密、现场检录及工位抽签后通过安检进入赛场。赛场内选手们都在聚精会神的进行各项操作,记者在扫描赛区看到,现场一共有28个竞赛工位,每个工位有一张工作台,摆放两台计算机和其他调试设备工具,选手先在三维扫描设备对零件进行测绘,再利用测绘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建模和创新设计,最后用CAM软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和编程优化;制造赛区共安装了13台加工机床,选手利用所提供的机床和零件毛坯,根据自建的三维模型图纸和数控程序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工完成以后再进行质量检查和装配、调试。

  本次大赛的裁判组由裁判长、加密裁判、现场裁判和评分裁判组成。现场裁判负责对选手进行资格审查、竞赛准备工作检查、任务书发放、比赛现场秩序维护与监督、处理突发事件、文明生产现场评分;评分裁判负责各竞赛任务的成绩评定,各类裁判都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个参赛队的操作进行客观真实的评判。

  

 

  值得一提的是,承办校苏州工职院借国赛之东风,会四海之选手,切磋技艺技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苏州工职院相关领导告诉记者,多部门举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其比赛项目和要求是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该以技能大赛的要求为导向进行调整,使得专业建设紧跟市场脉搏。技能大赛场地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比赛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学生以团队的方式组建比赛队伍,以企业项目实施的工作人员身份参与完成所有技能比赛任务,裁判组由企业工程师和行业专家组成,按照竞赛标准对项目进行验收评出优劣。技能大赛比的不仅是技能技术,还有综合素质。这种理论到实践、实践又到理论的真实过程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技能大赛的训练和实战,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通过赛事,能吸引更多的技能人才到我们江苏来到苏州来。2017年共有四支队伍代表江苏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目前已在高职组“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双双获得一等奖。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中,苏州工职院将主攻智能制造产业,主打产教融合特色,主谋高职教育本色,充分利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省工程实验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众创空间等各种创新平台,在教师队伍中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手来,让更好的学生赛出水平。

  1. [内容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 [内容作者:姜树明 过国忠]
  3. [责任编辑:WB002]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