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院校风采

人民大学庆祝建校80周年 师生形象亮相北京地铁
时间:2017-09-27 10:23:22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原标题:超级酷!人大师生形象亮相地铁4号线 一大波赞即将袭来!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跻身“双一流”建设名单;今天(9月25日),人大师生形象正式亮相地铁4号线!记录成就,沉淀内涵,明德求是,昂扬青春。今天的4号线人民大学站A1通道内正进行着一场超越年龄与身份的讲述,那里有历史的烙印和书香的熏染,还有蓬勃的朝气和温暖的情感,那里呈现着中国人民大学八秩春秋积累下的精神追求,中国人民大学的全体师生校友正一同以“人大人”的身份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今天的4号线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的背后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让我们一同先睹为快!

  

创意:是什么塑造了今天的人大?

创意:是什么塑造了今天的人大?  “下一站,人民大学。Next station,Renmin University。”对于人大人来说,地铁里最熟悉的报站总能勾起无数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值此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人大师生特别策划了此次地铁亮相,希望将中国人民大学的辉煌历史与精神追求向全社会传递。

 

  

校史 | 奋进

校史 | 奋进  八十年的发展历程,记录下每一次时代变革中人民大学奋进的身影。将中国人民大学峥嵘岁月中的六个里程碑呈现在A1通道入口的扶梯右侧,配以真实的历史影像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大的高度评价,可以让观众领略到中国人民大学是如何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战火中的大学”一路发展壮大而来的。

 

  “当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的平面图摆在我面前时,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时代,是大师,是无数人大人的身影,是充满温情的校园。我希望能通过我的设计,将传承了八十载的人大精神在地铁站有限的空间内传递给每一个观众。”——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设计师谭国剑。

  校园 | 温暖

  春去秋来,玉兰花谢,银杏初绽。在一轮轮岁月的循环中,这座美丽的校园迎接并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和访客。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惊喜和温暖,也牵绊着每个人大人的心。人大人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定格,希望看到它们的人们常来做客。

  

理念:谁是人大最好的代言人

理念:谁是人大最好的代言人  从1937年的延安,到2017年的北京,一代代实事求是的人大师生,在80年的光辉历程中将璀璨诗篇写下。他们毕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情怀,他们有着争当“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决心,他们是这所学校永恒的主题,他们是中国人民大学最好的代言人。

 

  “作为校庆志愿者,我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拍摄!看到效果图的时候真的感到非常激动,学校12位80岁以上的首批荣誉一级教授和一级教授的治学经历与人生体悟,充分体现了人民大学‘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品格,他们的话字字铿锵,给我以深深的震撼。”——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校庆志愿者王珂。

  大师 | 领航

  如果说八十载光阴是一条大河,那么大师就是人大航行进程中的领航者。在地铁通道的主体区域,由十二位学界泰斗组成的“大师墙”是整个设计的灵魂。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聚集了众多人文社科领域的顶尖学者。他们实事求是、立德树人,引领着每一个人大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

  “八十年,在浩瀚的历史进程中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中国人民大学来说,八十年,却足够创造无数的奇迹。很荣幸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有机会记录下这个时代人大学子的精神风貌。一所学校到底具有怎样的精神内核,生活在这方校园里的学生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对这所大学最生动的诠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1届毕业生摄影师毛岩政。

  

//d1.sina.com.cn/201709/18/1469390.jpg

 

  学子 | 传承

  在这方精致的校园内,一批批怀揣梦想的学子将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光阴写下。“你心中的人大是个怎样的地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校区、不同学院的33位人大学子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亲切的笔迹搭配他们纯真的笑容,一同展示在通道内的11组四封灯箱上。他们的身上流淌着人大人的印记,在不远的未来将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如此炫酷的校庆宣传项目离不开人大师生校友的群策群力!本次地铁宣传方案由人大师生策划,由校友设计、拍摄,费用由校友赞助支持。在这条短短的通道内,凝结的是浓浓的人大情。

  看到这儿,大家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要即刻冲到现场一看究竟了?

  10月3日校庆日,亲爱的人大人们,欢迎回家!

  记得,最近坐地铁的时候,都从4号线人民大学站A1通道进出哦!

  1. [内容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