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院校风采

唐伟章:鼓励学生成讲求实际的梦想家
时间:2013-12-10 14:00:11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  

【香港理工大学简介】

 

香港理工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由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成立开始,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资助、提供专上程度工科教育的院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院于1947年改名为香港工业专门学院,提供全日制及兼读制课程。1972年8月1日,香港理工学院(理工)正式成立,其使命是开办专业课程,培育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1994年11月25日,理工学院获得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颁授自我评审资格,正式取得大学地位,并正名为香港理工大学。

唐伟章:鼓励学生成讲求实际的梦想家

香港理工大学产学研大楼

目前,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规模最大的政府资助高等院校。2010-2011年度,理大学生人数达29000多名。理大秉承“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校训及“凝聚智慧,实践创意”的精神,致力把教育及科研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其善用科研成果以配合商界及社会需要,并积极与工商界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从而把创新意念转化到应用范畴。理大在“2011年QS亚洲大学排名榜”中排名前三十,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公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名全球前150名。

唐伟章:鼓励学生成讲求实际的梦想家

香港理工大学学子

●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都非常重视“实用”

深圳特区报:香港理工大学一向被誉为“务实”的大学,提供以应用为本的课程,同时也是工商界的紧密伙伴。您能否分享一下理大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

唐伟章:香港有八所政府资助的高等院校,而我们香港理工大学的定位很独特,无论是教学或研究,我们都非常着重“实用”。明年理工大学将迎来建校75周年,早在1937年,理大的前身建校时就已经朝着重视应用的方向办学,当时我们主要提供工程、建筑等课程,到了近三四十年,香港经济开始起飞,理大也开始开办商科、酒店管理等适应本地发展的课程。所以,理大一直见证着香港社会经济的转变,依照社会对专业人士的需求来开设课程项目。过去几十年间,理大与香港的工商业界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除了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学校也利用我们与业界之间良好的关系,向我们的学生提供实习职位。理大是全港第一所将实习作为必修课程的大学,学生在毕业前要拥有实习、工作经验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要求。

唐伟章:鼓励学生成讲求实际的梦想家

香港理工大学校园文化

如今,理大更加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二三十年前香港有很多工厂,后来北移到了深圳、东莞等地,这个转变形成了香港和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互补作用。理大作为香港一所政府资助的大学,拥有广阔的视野,我们强调毕业生不仅要熟悉香港环境,而且还要对整个珠三角地区有所认识。举例说,我们的毕业生被香港企业聘请,而这家企业是很有可能拥有跨境或跨国业务的,因此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对内地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我想,一所高校如何与当地工商业界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首先是大学本身一定要有质素,保持一定的水准,毕业生才能够更好地装备自己去就业、对社会做出贡献。其次,无论在教学或是科研方面,大学一定要了解社会的需要,科研知识和成果由此可以转移到社会,改善市民生活、支持经济发展。

唐伟章:鼓励学生成讲求实际的梦想家

香港理工大学学子在交流

深圳特区报:香港明年将要迎来“3-3-4”这一重要学制改革(注:2012年开始,香港教育学制将改为3年初中、3年高中,而大学则由以往的3年制转为4年制)的挑战和机遇,高校之间的竞争会愈加激烈。理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实现突破,或者说如何吸引、保留和培育人才?

唐伟章:竞争是一定会存在的,但我认为理大的特殊定位是我们吸引优秀人才的优势。先前我提到,理大与业界有很密切的合作关系,这对于教授科研的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我们的教授与校外企业一起合作,将所研发的光纤检测系统应用到社会上。又比如,应用在香港青马大桥上的“大型结构诊断与预测系统”也将为广州塔提供全寿命期结构健康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随时间累积的结构退化和损伤。在环保方面,我们其中一名教授和研究生合作,将玻璃废料变作“环保再造砖”,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人采用。我说的这些例子就是要说明,我们的教授在大学里进行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是相当接近的,这是我们吸引优秀教授的一个优势,对于学生来说也一样。(来源:深圳特区报)

  1.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angbian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