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颖儿知青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岳麓书院:千年书院精神如何赓续
时间:2018-11-27 09:15:51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  

   人民网长沙11月26日电 (宋子节)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正式启动。在首站岳麓书院,专家学者围绕“如何继承书院传统,激活文化生命力”等展开讨论。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文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岳麓书院诞生,千年来人才辈出。南宋时湖湘学派盛行,张栻朱熹在此辩理,成为史上着名的“朱张会讲”;明末,心学大家王阳明曾至书院讲学;清中后期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皆求学于此;至今,岳麓书院与湖南大学体系相融,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岳麓书院几经战火摧毁,几次于废墟上重建。岳麓书院几百学生曾参与抗元战斗,城破后大多以身殉国。朝代更迭、战火纷飞,每逢书院遇险,师生皆尽心筹措,竭力修复,守住中华传统文脉。

  “国家兴,书院兴。书院发展与国运昌盛紧密相连,没有国家对文化的重视,书院不可能繁荣。”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说道,“在没有修复管理之前,岳麓书院内很多处古迹变成断壁残垣,书院最核心的教学区讲堂变成了居民区,朱熹手书’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前堆放着蜂窝煤,到处狼藉。”

  1979年,湖南省政府委托湖南大学对岳麓书院进行修复管理。1984年成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1990年获得学位授予权,岳麓书院弦歌复起。从2010年到2017年,岳麓书院共有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7年,岳麓书院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着、古籍整理、编着共计17种超过300万字;举办104场各类学术讲座,听众达290万人次。岳麓书院为中国书院在新时代的复兴建设提供了范本。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上开始出现不少国学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例如一些灌输“男尊女卑”等观念的“女德班”的出现,让人们感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去伪存真。

  “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打着传统文化‘名号’、但实际上偏离了先贤本意的培训机构。这既损害了国学传统文化,也毒害了人的心灵。我们能做的,就是以更大、更多、更突出的声音,来宣传优秀文化,传播正能量。”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说。

  “目前社会经济条件发达,但在某些领域出现’精神滑坡’的现象。面对这一问题,书院要做的是激活读书人的家国情怀,为国家所想,为社会所谋,传道以济世民也。”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邓洪波表示。

  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正在通过多种渠道面向全社会传播。周末的岳麓书院里,长沙当地中学生担任义务讲解员,在不同景点为游客讲解文物典故。“我们提前在网上查找关于岳麓书院的资料,周末到书院为游客讲解,在主动学习书院知识的过程中,促使我们对书院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二学生周琪说。

  在未来,岳麓书院将如何赓续书院精神,发挥书院的时代作用?朱汉民谈到:“书院要一如既往坚持成人教育与社会教化的双重使命。首先,书院要继承国学、儒学、经学等重要学术传统,通过开设文化素质课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做人、如何做君子。第二,书院应承担社会教化的责任。目前岳麓书院正以直播讲学的方式,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影响社会,向书院内外的每个人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中国书院在中华文明复兴中继续发挥作用。”

  谈到书院发展的举措,肖永明表示:“岳麓书院应清醒认识在这个时代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他就此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要研究好、保存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代文化遗产,通过建立强大的研究队伍,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形成能够服务社会、服务时代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第二,找到适合于现代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不应是遗留在过去的辉煌,更应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将传统教育资源、教育理念融入到现代教育当中,立足传统文化培养带有中华文化根基的人才。

  1. [内容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