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颖儿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退休后满世界买邮票 杭州88岁老人开个人邮展
时间:2018-12-17 09:51:58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原标题:退休后满世界买邮票 杭州88岁老人开个人邮展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

  退休后满世界买邮票

  88岁老人开个人邮展

  本报记者 金洁珺 通讯员 吴澈 文/摄

  明后天,集邮家林衡夫要在吴山古玩城开个人集邮藏品展的消息,杭州不少集邮迷早在朋友圈传开了。大家知道,林老拿出来的肯定是珍邮宝贝。

  这次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林衡夫拿出了40框、640个贴片的个人集邮藏品出展。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世界级珍邮清代红印花加盖邮票,都将登场亮相。

  家里有专门保存邮票的房间

  除湿机24小时开着

  杭州的邮友们说起林衡夫,都是一股子敬佩。“他手上的邮票宝贝不少!在中国珍邮里颇有名气的 ‘全国山河一片红’,林老手上有。我国第一套‘大龙’邮票,林老手上也很全。他手上的集邮册非常值得一看!”

  黑便士邮票

  林衡夫手上的集邮册分量几何,家中一面墙上挂着的证书就可以说明。凭借组编《中国的航邮》邮集,林衡夫获得了全国邮展最高奖大金奖加特别奖和世界集邮展览金奖加特别奖。在此之前,杭州、浙江的集邮界还没有人获得过这两个大奖。

  “这次展出的邮票,分了几个专题,黑便士、红印花、大龙都在这个《邮政简史》的专题里。还有和杭州有关的《京杭大运河》专题、十二生肖专题、《民信局和信客》等等。”林衡夫走到房间里取出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即将参展的《邮政简史》邮册。

  大龙邮票

  从房间里出来,林衡夫看着外面的天有点无奈:“哎,你看这邮票是纸做的,保存其实很难。最近天气潮湿,特别不利于邮票保存。”

  林衡夫收集到的珍邮,部分存在银行恒温恒湿的金库保险箱里,其余存放在家里专门的房间里。“这几天放邮票的房间里,除湿机一直开着。要是夏天,就要开空调。”

  跨越178年

  遇见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说起林衡夫对邮票的爱好,有工作的渊源。“我16岁进了当时的杭县电话所,那时候就接触邮票了。但有意识集邮是1952年开始的,有套三角形邮票,上面的图案是毕加索画的和平鸽,我当时看到觉得太好看了。”

  说到心爱的邮票,林衡夫的话匣子开了,对着《邮政简史》邮册,他边翻边介绍:“你看,这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是1840年在英国发行的。除了邮票,还能看到那时候的一封实寄封,上面还印着邮戳。”

  “黑便士发行的时候,1840年还发行了蓝便士,黑便士面值是1便士,蓝便士面值是2便士的,存世量比黑便士还要少。”

  “你算算这些到现在都178年了,保存得不错吧。”林衡夫的话里透着骄傲。从集邮爱好者到集邮大家的变身,源于一个人的一句话。林衡夫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有幸认识集邮界泰斗张包子俊先生,他当时看了我的一些邮票,和我说:要做就做高质量的邮集。”

  退休后他投身商海

  赚到钱不买房买邮票

  高质量集邮的背后,除了林衡夫对邮票及其历史有深入了解外,还需要财力。

  “1991年12月底,我60岁退休后,就立马到余姚的一个乡镇企业报到,办电讯工厂下海经商,也算是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吧。”

  凭着经验和才智,林衡夫挣了不少钱,“90年代差不多赚了有300多万吧。”

  林衡夫清晰地记得:“那时候我们一家5口人就住在45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我夫人想要换房子。新房子里,我有个大书房,她有个大厨房。”不过林衡夫说,直到2000年,妻子才实现了愿望。

  “之前赚的钱,都去买邮票了。”林衡夫回答得理所当然。1995年,他正组编《中国的航邮》邮集,但凡听到有人谈论中国的航空邮递都会竖起耳朵。“那时候我听到中国首次航空邮递的信封出现在美国,就立马托朋友去买,花了几十万元。”林衡夫顿了顿,说:“好在夫人当时还是很理解我,支持我。”

  翻看着集邮册,听着这些邮票、邮封的由来,感觉林衡夫通过它们触摸到了一个和过去对话的机关,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温度。“邮票是可以见证历史,教人知识的。”林衡夫说。

  1. [内容来源:钱江晚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