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颖儿知青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河北海兴:非遗南锣剧焕发生机
时间:2019-01-06 09:40:14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新华社石家庄1月3日电(记者王民)“顶灯易,赌难忌,顶灯那罚跪非儿戏……”日前,河北省海兴县苏基镇马厂村南锣剧传习所热闹非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锣剧传承人郭兰芳正在这里指导排练南锣剧《顶灯》,为春节前后的展演做准备。一丑一旦,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尽显南锣剧独特的魅力,周围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海兴南锣剧由宋元时期柳子腔中的《耍孩儿》和明代俗曲《打枣杆》等民间说唱艺术演变而来,明末清初形成,距今已有约400年历史。南锣剧汲取大量海兴地方说唱元素,唱腔舒展悠扬,表演伴有杂技、武术、舞蹈等元素,道白用海兴方言土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受多元文化的冲击,海兴南锣剧一度濒于失传。面对这一窘境,海兴文化工作者们先后对当地的南锣剧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挖掘整理了《顶灯》《颠鸾凤》等传统剧目,改编创作了《豆腐王》《招亲》《杨埕湖畔》等新剧目,使南锣剧得以传承。

  “南锣剧是海兴县独有的剧种,演员大多为一丑一旦,演出滑稽、幽默,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人们尊老爱幼、崇德行善、勤劳耕织、尚文进取等,绝对不能让它失传。”南锣剧传承人郭兰芳勇挑传承重担,她主演的《豆腐王》深入农村演出一百余场,被选送参加全国地方小戏进京汇演,获得专家一致好评。邱月琛等传承人致力于南锣剧进校园,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上近距离感受南锣剧。

  海兴先后在县文化馆建立南锣剧传承基地,在苏基镇马厂村和张会亭乡郭桥村分设南锣剧传习所,南锣剧爱好者经常集聚在一起,时而唱戏,时而讨论,时而交流,培训班第一期就有60余名南锣剧爱好者报名参加。“不管多忙多累,我每天晚上都来这里唱两段,身心得到了放松。”马厂村村民褚俊香说。

  今年,《豆腐王》《老少换》《顶灯》等南锣传统剧深入全县农村,先后演出16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非遗文化大餐。“传承有队伍,练习有阵地,展示有舞台,不论是社区、农村,还是校园,能够唱上几句南锣剧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利用3至5年时间,争取把南锣剧送到全县所有村庄和社区,让这一传统剧种焕发出新的生机!”海兴县文广新局文化股长李志兴说。

  1. [内容来源:新华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