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知青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摩诃池上水晶宫盛世繁华成烟云
时间:2019-03-02 10:48:20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水殿风来暗香满”“时见疏星渡河汉”。苏轼笔下的摩诃池,堪比人间仙境。那么,摩诃池真实存在过吗?究竟是什么模样?2月26日,记者对话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四川本土文化研究者浅夏,听她讲述摩诃池的前世今生。她直言:“在历代文人对摩诃池记载描述中,最美丽动人的应该是苏东坡的《洞仙歌》了。”

  去年,浅夏所着的《锦水花间——千年前的成都》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她梳理了前后蜀短暂的六十年间成都的社会风貌,还原了一个个鲜明的历史人物。其中,就有摩诃池。关于“摩诃”这个名字,浅夏告诉记者:“摩诃是梵语,为大之意。”据唐人卢求《成都记》载,582年,隋文帝杨坚第四子杨秀镇蜀,被封为蜀王。为修筑蜀王府和子城,先后命人直接在城中取土,故而留下一个巨大的土坑,后渐积雨水形成一个大池。有西域僧人到成都,见如此巨大之水面,感慨称之“摩诃宫毗罗”,毗罗为龙,意为此池大而有龙,故名为摩诃池。

  史料记载,摩诃池形成初期,面积约500亩,杨秀在其上建散花楼,用来游宴取乐。王建称帝建立前蜀后,修建的皇宫就在摩诃池畔,从此,摩诃池由公共游乐之地变成皇家禁苑。到了孟昶即位,摩诃池的面积再次扩展,浅夏说:“据现代考古发现的摩诃池西北角和南角判断,后蜀时期的摩诃池有1000余亩,达至鼎盛,成都也迎来历史上一段特别安逸美妙的时期。”据说,孟昶在摩诃池上建起一座奢华的水晶宫殿,用楠木作柱,以沉香为梁,拿珊瑚雕刻成窗花,以碧绿玉作窗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而是用长达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砌成,内外通明。在盛夏夜,用水车将摩诃池中的水抽到宫殿的顶上,再洒落下来,用于降温。“水车踏水上宫城,寝殿檐头滴滴鸣。助得圣人高枕兴,夜凉长作远滩声。”花蕊夫人所写的《宫词》中描写使用人工脚踏龙骨车提水,实施人工降雨。“可见无论其当时的建筑技艺还是制造工艺,后蜀宫廷不说是独步天下,起码也是独出机杼,目前还没有发现比摩诃池龙骨水车更早的人工降雨的历史记载。”浅夏说道。

  摩诃池繁华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都可以到摩诃池上泛舟游览,宴饮聚会。浅夏说:“严武、韦皋、高骈等都曾游览摩诃池,杜甫、高骈、武元衡更是写下诗句赞美摩诃池的秀美。”只可惜随着后蜀的灭亡,摩诃池逐渐淤废。后来范成大、陆游也有诗句留下,但都是叹息华丽的宫池已成牛羊漫步、荒草萋萋处,只剩下一些残存的宫墙供后人怀想。

  1. [内容来源:四川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