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知青莫文蔚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航拍中国》第二季主创揭秘幕后:解说小朋友先试听
时间:2019-03-08 09:29:5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两年前的一部《航拍中国》,首开国产纪录片纯航拍风潮,迄今为止仍在豆瓣保持9.2分的高分。上周日,暌别两年回归的《航拍中国》第二季在央视首播后,不仅延续前作的优良口碑,还在社交网站引发了观众的家乡“打卡热”。

  《航拍中国》第二季,延续第一季“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布局,选取了浙江、四川、内蒙古、甘肃、广东、福建、江苏七个省区,从航拍的角度展示一个前所未见的中国。第二季执行总导演樊志远介绍,此次在一年的拍摄时间里,先后动用了12架载人直升机、70多架无人机,总航程达到20多万公里。摄制组不仅采用无人机、载人机和轨道卫星进行多层次影像呈现,而且首次使用VR技术在平面影像上进行特效呈现。拍摄中还采用了一镜到底场景飞行拍摄等手法,从空中展现景观的“大、美、奇、变”。

  “第一季给《航拍中国》奠定了很好的观众基础,在做第二季时我们其实面临的创作压力很大。”据主创介绍,做航拍纪录片有别于普通的纪录片拍摄,因为航拍往往受到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对于那些只有在某几天或某一时节才能见到的景色,摄制组需要提前做好多套预案,保证拍摄一次成功。“有时候航拍器或者飞机已经升空了,却发现当天的气候并不适合拍摄,可能就需要返航或重来,等待下一次更好的拍摄环境。”

  “为了保证一次性拍摄成功,我们在正式起飞前,就需要做好分镜头,并与摄像团队沟通好具体的飞行路径,基本上相当于拍摄前就已经预估了最后成型的拍摄结果。”据主创介绍,第二季的拍摄中整体成功率较高,其实也得益于第一季时的经验积累。“一般纪录片的拍摄大部分是作者电影的模式,而《航拍中国》第一季的拍摄积累了一个相对工业化的操作流程,我们的团队中有资料员、调研员、摄影团队,以及负责调色、后期的相关制作人员,面对具体的拍摄任务时将任务分解,拍摄起来就是各司其职,按照流程走。”

  《航拍中国》每集不过50分钟的体量,却要在这50分钟里展现一个省的全貌。在《航拍中国》第二季的播出界面中,不少观众大呼50分钟根本看不够,还有很多观众在弹幕中为自己的家乡“打卡”,呼吁导演组下一次重点拍摄自己的家乡。主创人员透露,50分钟的体量确实不算大,而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呈现一个省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导演组会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该省份的推荐与相关资料,挑出一省中最值得表现的内容,“一般一个省份会找出100多个可拍摄的点,在第一轮筛选后会留下40多个,最后留下30个左右的点位,以50分钟的体量去容纳这些内容,相对来说节奏比较合适。”

  熟悉《航拍中国》的观众会发现,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类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二季的解说词并不算多,而且内容也浅显易懂,在包含大量知识点的同时不失幽默风趣。“一般50分钟的纪录片,解说词会在8000字左右,而《航拍中国》第二季的解说词只有6000字左右。”主创人员解释,这种解说风格也是延续了第一季定下的基调,“第一季的主创人员在给我们传授经验时,就强调了台本一定要‘简单点,再简单点’。”主创人员理解,这种“简单”其实是回归纪录片的知识属性,也兼顾了《航拍中国》系列的可看性,“我们既要通过片子传递祖国河山背后的故事,也需要片子老少皆宜,一定不能因为知识太高深而赶客。”据透露,《航拍中国》第二季的台本不仅会拿给团队反复地内审,而且会找普通观众来测试,包括儿童来“听台本”,“试试看有没有孩子听不懂的内容,如果有,就改掉。”

  有不少观众在看完《航拍中国》第二季后,直言该片提升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认识,“厉害了我的国”“大美河山我骄傲”等评论在弹幕中常常刷屏。主创人员也坦言,在他眼中《航拍中国》系列并没有走严肃高端的路线,而是用众多具体而微的细节展现出“大美中国”的主题,在他眼中,这个系列就是写给祖国的34封情书,“情书一定不是直接地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它可能会扯点儿闲篇,聊聊生活琐事,但恰恰是在这些闲言碎语中你能感受到丰沛的情感。”据了解,目前《航拍中国》第三季已列入日程中,最新确定将拍摄的省份是贵州省。

  1.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