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知青莫文蔚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花园岗的这对父子 一心要把花神文化传下去
时间:2019-03-15 10:50:39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你发现没,吹来的风,已经不冷了?这预示着花朝节要到了。花朝节,是为庆贺百花生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十二至十五之间——也就是下周了。

  杭人自古爱花。现在西城广场的地标,就是一座近10米高的花神像。近几年,西溪景区也年年办花朝节。

  民俗学家、浙大的吕洪年教授曾写过一篇《杭州人应记得还有个花朝节》。他说,过去,花朝节最大一件事,就是祭花神,赏百花。花神的来历值得研究,也能探寻出花与人、人与花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比如苏杭都建过花神庙,清代杭城内外建了两处,其中位于城北的一处,还有遗迹。

  不过,对这一古时的民俗,现在的杭州人已经很陌生了。我们在寻访过程中,认识了钱家父子,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这段民俗文化的传承。

  花园岗老底子真的和花有关

  还是南宋官办的花木基地

  沿莫干山路往北,看到汽车北站,左拐就上了花园岗路,也意味着进入了花园岗社区。这里曾叫“花园岗村”,是“南宋后花园”,也就是当时的花木基地。

  为什么选中这里?这一带南走可通钱塘江,北可航往嘉兴南京,西接新安江可达皖南。土地也肥沃,地势高展平旷,适合培植苗木。

  清咸丰年间,花园岗村的花农在村的最高处建了花神庙,占地约十亩,庙基高大。从此,这里的花朝节也越过越热闹。

  1936年出生的钱耕深,是花园岗村的老花农。当地街道整理出版的《祥符故事》里,有一节专门介绍“花神庙”的,就是他写的,里面生动记载了他儿时过节的盛况。

  “农历二月十二日一大早,随着十二声大抬锣、十二通高架鼓的敲响,各地富商、花农和本地乡绅列队向花神献香,再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为花神更衣……每换好一尊花神的衣饰,就鸣响一通锣鼓,吹起一阵唢呐,气氛庄严肃穆。36名身穿黑衣红裤的精壮汉子,手拿三眼铁制黑漆火铳,在司仪的号令下,依次对空鸣放,共计108响……几百名手持各式乐器的乐人琴瑟齐鸣。”

  礼数一一完成,花皇才能“走”出殿庙,队伍后面还跟着从十里八乡自发赶来的民间乐队,“游乡历时近两个时辰。”祭祀后,还会顺便开个“年度表彰大会”。“各地花商和苗木大户相互交流经验,看样订货,对种花能手还有赏戏挂红的奖励。”而庙里的戏台上,咿咿呀呀的胡琴声会持续到天亮。

  “没有,都没了。”花园岗社区主任、土生土长的花园岗村人叶军说,这个节已经不过了。

  吕洪年说,1938年,花神庙被日寇付之一炬,从此花木种植业衰落,花神庙会也渐废。

  2014年,祥符街道办事处和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给花神庙立了块碑,就立在汽车北站对面的月星家居广场门口。如今修地铁,碑被移到附近汽修厂的库房暂存着。汽修厂后面,有幢仿古建筑,匾额上写着“花神庙”几个字。

  叶军说,这是社区在2013年新修的,里面也没什么和花神相关的东西,附近居民偶尔会过来祈福。“很少有年轻人知道以前的故事了,花园岗也和城市其它地方没什么不同了。”

  村子的身影已被现代化小区替代,钱老笔下“船满为患的埠头”只成了汽车北站边上的一点装饰。

  老人记述儿子传艺

  花神之魂还有一丝留存

  本来想去探访为我们留下宝贵记忆的钱老,可是叶军遗憾地告知,年过八旬的钱老状态不佳,没法接受采访了。

  钱老一生病,整个村子的记忆像被抽干了一样,如果不是石碑和新花神庙,这里再也找不到一点关于花朝节的印记。

  叶主任也有点落寞,“如果有场地,肯定会把原来的花神庙复建起来,好好规划一下。”他说,去年城西银泰听说了花园岗的花神文化之后,专门把花神庙搬进了商场里。

  不过,他突然想到——我们还有罗汉松。

  叶主任口中说的罗汉松是花园岗村百年园艺种植中留下来的精品品种。花园岗当初有两百多个花卉品种,现在最有名的就是罗汉松,1999年花园岗的罗汉松注册了商标,是花卉行里的极品名种。

  如今,钱耕深老人的儿子,也是花园岗村苗木种植和养护管理的园艺传承人——钱志清。花园岗早就没地可种了,他就去长兴搞了一个占地面积六百亩的生态园。

  在钱志清看来,自己做园艺就是对花朝节,对花神文化的一种传承。

  “我爷爷钱有兴在解放前是上海皇家花圃(如今的上海植物园)的技术骨干,那个时候他就研究罗汉松了;到我爸爸这里,他在花园岗村从事花卉苗木的销售。现在我来种,以后我儿子去种,这个不能断掉。”

  他早就想好了,“这些树我是不卖的,它们会带着花园岗的印记留下去。”

  多一点

  西湖边也有一个花神庙

  杭州还有一个花神庙,在西湖边,跟一个人很有关系,就是山争哥哥演的那个《李卫当官》里的李卫。

  清雍正九年(1731),李卫在苏堤北端建“湖山春社”,老百姓更习惯叫它“花神庙”,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他觉得西湖从正月到十二月,每个月都有花,必须有个主子来管理管理——所以“为屋数楹,中设湖山正神,旁列十二月花神”。

  李卫在造花神庙的时候,由于过于自恋,忘乎所以,居然把自己的像也塑在了众花神中,后来又把他妻妾的像也塑在里面。《说杭州》里就有提及,说那13个花神就是他的大小老婆。哈,杭州人去拜花神,就是去拜他和他老婆,太搞笑了!

  清晚期时,这座庙还在,庙前有副名联,上联为: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下联为: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就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与文状元切磋时对的对联。

  这个花神庙在哪里?钱报记者查了查,就在曲院风荷里。再具体一点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杭州花圃)的工作人员回复我,对,就在现在的竹素园位置。

  工作人员说,竹素园附近,基本上什么春花都有,这两天最好看的就是玉兰花。

  而附近的花圃、太子湾、郭庄、植物园,都是春日杭人看春花的打卡处,庙没了,花文化还在呢。

  1. [内容来源:钱江晚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