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莫文蔚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兵马俑当“网红”被玩坏?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长这么说
时间:2019-04-06 11:3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兵马俑酒店”、“兵马俑巧克力”、“变脸兵马俑”……近年来,随着秦始皇兵马俑各色制品走红网络,争议也随之而来。

  在秦俑发现45周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立40周年之际,记者于4月1日跟随“清明祭初祖文脉传华夏”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博物院,听博物院院长侯宁彬讲述“兵马俑热”背后的故事。

  近年,兵马俑已经“去过”50多个国家,在100多个城市做过展览,成为中国文物外展的大热“选手”。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介绍,兵马俑的出国展览会一般需提前2到3年预约,目前,到2021年的展览档期已全部约满。

  兵马俑元素从流行到现在,是否已经“走样”?商家们在创意上大做文章,如今,游客可以通过扫描脸部,将自己的表情投到西安“变脸兵马俑”显示屏上;可以投宿“兵马俑民宿”,体验一把安眠在“秦始皇陵”的感觉;还可以一尝兵马俑造型巧克力,品味另一番风味……各式猎奇的体验充斥着消费市场,兵马俑元素,似乎已经被“玩坏了”。

  有支持者乐见兵马俑的“变身”,认为这样的“土味”创意脑洞清奇,还带有自黑和自嘲的精髓;批评者则认为,严肃的陵墓文化被“娱乐化”,传统文化变味儿了。

  兵马俑制品引发争议,并不奇怪。秦兵马俑或其他的文物,都属于陵园陵墓文化的内容。在侯宁彬看来,陵墓里的东西对中国人来说有一种违和感,“有些人或不愿意把带有陵墓文化元素的物件摆在家里或办公场所。”这也是博物院文创遇到瓶颈的原因。

  对于兵马俑主题酒店,“我非常反感”。侯宁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鲜明立场。“把这个东西放到房间里,让游客怎么体验?违背了中国人传统观念,所以我们不主张这样去开发文创产品。”

  只有将文化融入生活,才能真正活起来。侯宁彬指出:“我们还是要让文创产品跟我们人的正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它才会有生命力,这样我们的游客才会真正把它带回家去体验。”

  “这些年,在展示的手段、内容上,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当下的一些精神文化需求。”侯宁彬坦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工作,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究其原因,还是陵墓这个文创IP过于“硬核”。

  当然,从陵墓文化中将相对和谐的元素提炼出来,并设法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中,不失为一条化解之道。“不是把一个完整的陶俑或随葬品做成某种跟生活有关的产品来呈现。”侯宁彬举例分析说,博物院希望把秦代的一些花纹、装饰移植到一些生活用品上,远离陵墓文化后,再开发出另外一种新的东西,从而避免违和感的产生。

  1.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