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我的长辈颖儿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时间:2019-04-21 10:27:4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原标题: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对外公布了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4.87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5.12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0.70分钟,人均每天接触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1.10分钟。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19.81分钟,12.3%的国民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图书。

  本次调查了解到,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基本保持平稳,报刊阅读量持续下滑。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较2017年增加了0.20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26.38期(份),低于2017年的33.62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2.61期(份),低于2017年的3.81期(份)。

  据魏玉山介绍,此次调查组发现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差异明显;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继续较快增长,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

  通过此次调查,调查组关注到,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有所下降。据了解,从未成年人的阅读率来看,2018年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68.0%,低于2017年的75.8%;9~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6.3%,较2017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86.4%,低于2017年的90.4%。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0.4%,低于2017年的84.8%。调查组在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中发现,2018年我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11.56本;9~13周岁少年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9.49本;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10本。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91本,比2017年的8.81本增加了0.10本。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组通过对50个采样城市的阅读指数测算,得到2018年城市阅读指数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苏州和北京。

  据了解,本次调查严格遵循“同口径、可比性”原则,沿用四套问卷进行全年龄段人口的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0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样本量为19683个,其中成年人样本为15043个,城镇样本14651个。样本回收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88亿。

  1.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