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我的长辈颖儿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敦煌女儿”樊锦诗分享守护敦煌之美
时间:2019-04-24 09:31:56  来源:新华网  作者:  

   面对约200名台湾民众,81岁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在分享敦煌研究院成立75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果时,提到最多的词是“守护”与“平衡”。

  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取得平衡并达到双赢?应邀来台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23日下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加敦煌文化讲座,与热爱敦煌文化艺术的台湾民众分享敦煌之美与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敦煌文物特别珍贵稀有,又特别脆弱易损,不让看不行,看坏了更不行!”樊锦诗说,敦煌莫高窟既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去年共接待了195万名游客,比上年增长145%。

  为了参与这场讲座,民众早早在网上预约报名。台北故宫博物院还特意将讲座场地由地下一楼多媒体室移至面积更大的文会堂,但提供的约200个座位还是在两天之内告罄。

  樊锦诗说,敦煌莫高窟实际是开放文物库房供游客参观。面对蜂拥而至、不断突破纪录的游客数量,文物保护面临极大的潜在威胁,但敦煌研究院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为此,敦煌研究院已将莫高窟游客日承载量确定为6000人并须提前预约,明确洞窟开放的条件和原则,建立数字敦煌网站供更多人在网上参观,实时监测每个洞窟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并采取措施加强对洞窟周边的风沙、气象和水文等环境的防护。

  “我们不能因为旅游而牺牲文物,也不能因保护而将游客拒之门外。”她说。

  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后一直从事敦煌研究和保护工作,在敦煌一待便是半个世纪。在文化讲座上,樊锦诗还与台湾民众分享了莫高窟经典洞窟及其壁画等灿烂遗产,并讲述了文物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故事。

  公元366年,乐僔法师在莫高窟创建了第一座石窟,后经过千年营造,成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和重要文化遗产。

  目前,莫高窟保存有735座洞窟、2000多尊造像、4.5万平方米的壁画,并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和实物,被誉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沙漠中的美术馆”,是敦煌学重要的研究与保存重镇。

  此次讲座还分别就“敦煌传奇”和“敦煌文献的文化魅力与生活时尚”两个主题,邀请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李玉珉与南华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荣誉主任郑阿财共同探讨敦煌文化、艺术以及其保存与推广。

  李玉珉说,敦煌研究院成立75年来,正是因为有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代又一代敦煌人一辈子的守护和研究,才成就了如今的敦煌传奇。

  在台期间,樊锦诗还将与台湾辅仁大学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并前往台湾图书馆与公众对敦煌石窟中的波斯形象进行分享与解析。

  1. [内容来源:新华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