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莫文蔚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西北“非遗”花儿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时间:2019-04-30 09:37: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初夏将至,西北地区的花儿歌手们又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从初夏到深秋,西北地区每年举行的花儿会活动有一百多场。”青年花儿歌手索南孙斌29日介绍。

  花儿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活着的诗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特色山歌,广泛流传于甘、宁、青、新等省区。

  2006年,花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花儿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35岁的索南孙斌说,“七八岁放牛的时候,我跟着同村的老人还有父亲学习了简单的花儿,那时候我们只在田间地头唱花儿,没有专门的演艺场所,更没有专业的花儿歌手。”后来经过专业的音乐学习,索南孙斌成为了青海省马俊花儿艺术团的一名花儿歌手。

  “花儿王子”马俊介绍,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花儿就是民众自娱自乐、宣泄感情、表达思想的一种唱歌娱乐形式,没有人依靠演唱花儿来谋求生计。

  改革开放后,西北花儿开始进入文化“市场”。“像朱仲禄老师这样的老一辈花儿歌手,把花儿从田间地头推向了舞台,而我们第二代花儿歌手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花儿与市场接轨,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马俊说。

  现在已是职业花儿歌手的杨全旭,十多岁时听过朱仲禄和马俊的花儿磁带。他喜欢花儿,并不断跟着磁带中播放的花儿学习。成年以后,出于机缘巧合,他进入了花儿演艺团队。

  如今,杨全旭成立了自己的花儿艺术团,一边从事花儿演艺事业,一边培养下一代花儿传唱人,“我除了教艺术团的歌手演唱花儿外,还给正在读书的孩子们普及花儿知识、教授花儿唱法。”

  随着青海省第一个花儿艺术团的成立,青海其他地区也相继成立了民间职业花儿剧院,开展文化经营活动。“花儿剧院和话剧院及电影院的性质类似,除了提供的文化产品内容不同外,经营模式是完全相同的。”马俊说。

  随着专业花儿歌手的出现和花儿演艺团队的增多,花儿登上了大雅之堂,出现了不少相关影视作品;花儿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成为了文化旅游的重点内容,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花儿。

  “西北花儿与市场接轨、与经济挂钩,才能让花儿有更加规范的发展路径,在继承与发扬‘非遗’花儿的同时,花儿也给西北地区的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马俊说。

  1.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