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点石成金"守砚人
时间:2019-08-03 08:51:05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图片故事)(1)

 

  周永平(右)与徒弟在石材堆里挑选雕刻思州石砚所用的石料(7月30日摄)。 今年50岁的周永平,是贵州省岑巩县思州石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从小受家传砚刻氛围影响,他痴迷上了思州石砚这门独特的技艺,钻研石砚雕刻30余年。 贵州省岑巩县古名思州,思州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历史悠久,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一件思州石砚从采石、选料、制胚到制成砚台,需经历近20道复杂工序。工匠会根据每块石材的大小、纹理、造型等,设计雕刻出不同的造型图案。 近年来,周永平在当地“名工匠”等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成立了公司,并建立了思州石砚非遗传承保护性示范基地,同时广收门徒,免费授艺。“不让这门老手艺失传,让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变得更有内涵和生命力。”周永平说。 如今,周永平在思州石砚传统雕刻工艺中融入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并积极与市场接轨,开发出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思州石砚旅游商品,“点石成金”,让这门老手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图片故事)(2)

 

 

  周永平在指导徒弟们学习石砚雕刻(7月30日摄)。 今年50岁的周永平,是贵州省岑巩县思州石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从小受家传砚刻氛围影响,他痴迷上了思州石砚这门独特的技艺,钻研石砚雕刻30余年。 贵州省岑巩县古名思州,思州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历史悠久,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一件思州石砚从采石、选料、制胚到制成砚台,需经历近20道复杂工序。工匠会根据每块石材的大小、纹理、造型等,设计雕刻出不同的造型图案。 近年来,周永平在当地“名工匠”等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成立了公司,并建立了思州石砚非遗传承保护性示范基地,同时广收门徒,免费授艺。“不让这门老手艺失传,让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变得更有内涵和生命力。”周永平说。 如今,周永平在思州石砚传统雕刻工艺中融入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并积极与市场接轨,开发出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思州石砚旅游商品,“点石成金”,让这门老手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图片故事)(3)

 

 

  周永平在打磨一块用于雕刻思州石砚的石材(7月30日摄)。 今年50岁的周永平,是贵州省岑巩县思州石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从小受家传砚刻氛围影响,他痴迷上了思州石砚这门独特的技艺,钻研石砚雕刻30余年。 贵州省岑巩县古名思州,思州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历史悠久,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一件思州石砚从采石、选料、制胚到制成砚台,需经历近20道复杂工序。工匠会根据每块石材的大小、纹理、造型等,设计雕刻出不同的造型图案。 近年来,周永平在当地“名工匠”等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成立了公司,并建立了思州石砚非遗传承保护性示范基地,同时广收门徒,免费授艺。“不让这门老手艺失传,让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变得更有内涵和生命力。”周永平说。 如今,周永平在思州石砚传统雕刻工艺中融入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并积极与市场接轨,开发出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思州石砚旅游商品,“点石成金”,让这门老手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图片故事)(4)

 

 

  周永平(左)在给徒弟演示清洗思州石砚(7月30日摄)。 今年50岁的周永平,是贵州省岑巩县思州石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从小受家传砚刻氛围影响,他痴迷上了思州石砚这门独特的技艺,钻研石砚雕刻30余年。 贵州省岑巩县古名思州,思州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历史悠久,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一件思州石砚从采石、选料、制胚到制成砚台,需经历近20道复杂工序。工匠会根据每块石材的大小、纹理、造型等,设计雕刻出不同的造型图案。 近年来,周永平在当地“名工匠”等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成立了公司,并建立了思州石砚非遗传承保护性示范基地,同时广收门徒,免费授艺。“不让这门老手艺失传,让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变得更有内涵和生命力。”周永平说。 如今,周永平在思州石砚传统雕刻工艺中融入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并积极与市场接轨,开发出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思州石砚旅游商品,“点石成金”,让这门老手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图片故事)(5)

 

 

  周永平在雕刻思州石砚(2018年9月23日摄)。 今年50岁的周永平,是贵州省岑巩县思州石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从小受家传砚刻氛围影响,他痴迷上了思州石砚这门独特的技艺,钻研石砚雕刻30余年。 贵州省岑巩县古名思州,思州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历史悠久,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一件思州石砚从采石、选料、制胚到制成砚台,需经历近20道复杂工序。工匠会根据每块石材的大小、纹理、造型等,设计雕刻出不同的造型图案。 近年来,周永平在当地“名工匠”等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成立了公司,并建立了思州石砚非遗传承保护性示范基地,同时广收门徒,免费授艺。“不让这门老手艺失传,让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变得更有内涵和生命力。”周永平说。 如今,周永平在思州石砚传统雕刻工艺中融入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并积极与市场接轨,开发出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思州石砚旅游商品,“点石成金”,让这门老手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图片故事)(6)

 

 

  周永平在雕刻思州石砚(7月30日摄)。 今年50岁的周永平,是贵州省岑巩县思州石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从小受家传砚刻氛围影响,他痴迷上了思州石砚这门独特的技艺,钻研石砚雕刻30余年。 贵州省岑巩县古名思州,思州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历史悠久,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一件思州石砚从采石、选料、制胚到制成砚台,需经历近20道复杂工序。工匠会根据每块石材的大小、纹理、造型等,设计雕刻出不同的造型图案。 近年来,周永平在当地“名工匠”等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成立了公司,并建立了思州石砚非遗传承保护性示范基地,同时广收门徒,免费授艺。“不让这门老手艺失传,让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变得更有内涵和生命力。”周永平说。 如今,周永平在思州石砚传统雕刻工艺中融入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并积极与市场接轨,开发出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思州石砚旅游商品,“点石成金”,让这门老手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1. [内容来源:新华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