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百家奖莫文蔚我的长辈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古典音乐在“委约”中传承创新
时间:2019-10-31 09:00: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原标题:古典音乐在“委约”中传承创新

  《探戈协奏曲》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出。

  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10月28日晚落幕。持续三周多的音乐节,有两部音乐节委托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令观众眼前一亮——10月14日,着名电影配乐大师、美国作曲家亚伦·齐格曼携其受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的最新作品《探戈协奏曲》,在景山公园寿皇殿进行了世界首演;音乐节期间,由荷兰作曲家米歇尔·范·德阿创作的最新虚拟现实音乐体验《捌》则以驻节歌剧的形式上演。北京国际音乐节至今已相继委托中外作曲家创作了18部各类作品,今年之后,委约“朋友圈”还将不断扩大。

  提到古典音乐,大部分人自然会联想到十八十九世纪的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不过,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各大歌剧院、交响乐团、音乐节,都把目光投向现世的杰出作曲家,以委约创作或者联合委约的形式推动新音乐作品的创作,作为古典音乐在新时代的延续。资深音乐媒体人伦兵介绍,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初创期,仅停留在积累名家名团的阶段,但很快意识到,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艺术盛会,不能满足于只做艺术演出的搬运工,还要成为具备艺术生产力的艺术机构。

  2001年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的元年,这年的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当代先锋派作曲大师菲利普·格拉斯的《大提琴协奏曲》问世,并在音乐节舞台进行了世界首演。2007年音乐节在创办十周年之际,又委约有着“20世纪贝多芬”之称的波兰作曲大师潘德列茨基创作了《第八交响曲》,作曲家本人指挥了该曲的世界首演。2010年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作品呈现井喷之势——曾为《指环王》《七宗罪》《沉默的羔羊》等影片进行配乐着名作曲家霍华德·肖创作了钢琴与乐队协奏曲《毁灭与回忆》,作曲家周龙为音乐节创作了歌剧《白蛇传》,作曲家叶小纲带来了歌剧作品《咏·别》。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委会主席余隆用“伟大”一词来形容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委约方面作出的贡献。他直言:“中国的委约体系开始于北京国际音乐节,我认为创作新作品很重要,今天我们演奏的大多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的作品,再过一百年有人会问,今天我们这代音乐人在干什么?所以我们应该还是要创造和创新,这是我们的责任。”

  不过,当前委约存在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艺术和文化机构喜欢向业已成名的作曲家委约作品,因为“保险”和“完成度”高。这背后涉及的更深层矛盾是,青年作曲家的“断代”,已成了中国音乐界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对于委约,本届音乐节凭借歌剧《天使之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青年作曲家杜韵直言不讳:“我觉得允许失败非常重要。”余隆认为,委约方要允许作曲家在合适的范围内“失败”,“所有人都在期待下一部‘黄河’或者‘梁祝’的出现,但其实这两部作品成功的背后是同时期成千上百部不那么成功的作品,佳作出现的几率向来并不乐观。”余隆还直言,很多委约作品是“命题作文”,应该在创作上给年轻作曲家更多自由度,“而作曲家本身不能怨天尤人,创作是不能停止的,不是只等到人家找你写的时候,你才写作品。”

  1.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