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百家奖我的长辈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中国东方乐团:让俄罗斯民众感受古筝文化
时间:2019-11-03 09:1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原标题:让俄罗斯民众感受古筝文化

  日前,应俄罗斯联邦外交部、莫斯科市政府、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俄中友好协会等相关部门邀请,中国东方乐团赴俄参加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系列活动,并举办多场古筝新筝专场音乐会。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东方乐团常务副团长姜淼领衔中国东方乐团的艺术家们用传统中国乐器动情演绎了中俄名曲联奏。演出以国家一级作曲、筝乐大师王天一创作的大型古筝新筝合奏曲《欢庆》开始,此曲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鲜明的民族色彩,描绘了人们欢天喜地扭秧歌的热闹场面,赞美了东北人民幸福愉快的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热爱。紧接着,俄罗斯民歌《红梅花儿开》《喀秋莎》和《卡琳卡》缓缓响起,三首乐曲衔接紧密,旋律优美动人,既有中国民族风格,又充满俄罗斯风情特色。台下千余名观众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打着节拍,现场气氛热烈。

  访俄期间,中国东方乐团在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音乐厅举行了古筝新筝专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把我国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古筝带到了俄罗斯,让俄罗斯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底蕴。俄与会嘉宾表示,十分欢迎中国东方乐团的到来,把中国传统的古筝文化带到俄罗斯的土地上,让俄罗斯的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东方乐团还参加了莫斯科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和格涅辛音乐学院交流演出,以及中国节系列活动“数字经济——发展无国界”商务论坛开幕式。在交流演出中,格涅辛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表演了柴可夫斯基编写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民族歌舞和小提琴独奏,中国东方乐团演奏家们则演奏了古筝新筝合奏《喜奔那达慕》、古筝独奏《梦断长乐宫》、新筝与钢琴协奏曲《英雄畅想曲》和俄罗斯民歌联奏。

  实际上,这已不是中国东方乐团第一次把中国古典乐器“筝”带出国门。该乐团曾先后受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及相关部门派遣访问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0多位中外国家领导人进行专场音乐会的演出并受到亲切接见。乐团曾经组织2348人古筝大合奏、741人新筝大合奏和新筝与钢琴大协奏,三次创造了世界纪录,2006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王天一原创作品音乐会”,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在姜淼看来,中国东方乐团的目标是“让全球响起筝声,让中国筝成为世界乐器”。“此次对俄罗斯的访问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我们不仅把中国的传统古筝文化带到了俄罗斯的土地上,也在交流演出的时候观看了俄罗斯的特色文化,这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不同文化的碰撞,带给我们更多的艺术灵感。”

  姜淼介绍,在打造中国筝乐文化新形象方面,中国东方乐团一直在努力创新。“我们乐团除了对古筝、新筝演奏和教学人才进行梯队式的培养外,还有自己的五大优势。”一是理论研究,乐团创始人王天一1996年首次出版了近80万字的《古筝教学法》,填补了筝界理论空白,经多次再版,已在国内发行了20多万套;二是曲目创作,乐团先后发表古筝新筝原创作品40多首,编创作品300多首;三是艺术创新,包括乐器上的创新、演奏技法上的创新、演奏形式上的创新等;四是人才培养,中国东方乐团有100多名专业演员,其中有10人具有国家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8人兼任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教授、讲师,乐团有3位国家设立的“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有多位大师级人物;五是基地建设,乐团在全国28个省(区、市)和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了300多个教学基地,对打造中国古筝文化新形象充满信心。

  1.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