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际新闻

摩根大通:中国海外并购青睐欧美公司
时间:2016-07-17 10:57:44  来源:东方财富网  作者:  

  不久前,中国企业美的与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集团签订投资协议。在要约中,美的提出以115欧元/股的价格收购库卡的股份,如果以此价格购买100%的股份,这将是一笔交易总额高达45亿美元的大买卖。而据摩根大通上月发布的《日益增长的中国海外并购》报告显示,2013年到2015年,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额从2590亿美元增长到7350亿美元,而在今年前4个月,中国企业对外收购交易总额达到960亿美元,已超过2015年的交易总量。据Dealogic的数据,截至6月30日,中国2016年的出境并购总额超过1350亿美元,与2015年同期的398.6亿美元相比,增幅超过200%。如此庞大的境外并购规模,是什么促发了中国企业境外买买买?哪类企业最受中国公司的青睐?

  亚太崛起

  摩根大通的报告指出,强劲的全球并购活动中,亚太地区已然成为重要推动力,2015年的并购量已达1.5万亿美元。同一期间,中国在亚太并购交易量的占比从2013年的35%增长到50%,交易量从2590亿美元增长到7350亿美元。此外,2016年前四个月里,亚太地区前十宗最大的跨地区交易中,有七宗交易的收购方是中国公司。

  摩根大通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境外并购达到590亿美元,同比增长18%。2016年前四个月,中国企业对外收购交易总额达到960亿美元,已超过了2015年的交易量,相比2015年同时期增长五倍多。

  今年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拟斥资464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2015年3月中国化工宣布斥资90亿美元收购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2016年1月再度出手,一举拿下德国设备制造企业K raussM affei.

  摩根大通的报告指出,中国境外并购的目标正从资源丰富的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拥有最佳的技能与科技”。中国公司青睐收购北美与欧洲地区的公司,借此提高技术能力并推动中国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借助并购,中国企业还能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市场与地区建立起规模与分销网络。

  成功案例增强中企信心

  摩根大通亚太区并购业务联席主管顾宏地表示,“资产趋于多元化的大型中资收购企业可能同时在不同行业对不同产品和区域、看似鲜有交集的多个目标展开收购。”

  事实也的确如此,以海航为例,在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的8个月,海航集团陆续宣布以76亿美元收购Avolon,28亿美元收购Sw issport,63亿美元收购Ingram Micro,对CarlsonHotels的收购,以及17亿美元收购Gategroup.

  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增强了中国收购企业的信心,在境外市场的公开收购中,他们表现得得心应手。从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底,规模超10亿美元的交易数量从2005年的两笔激增到28笔,中资企业正在展示其越来越丰富的并购执行经验。

  潜在的风险

  尽管中国公司在并购执行上表现得越来越从容自信,但与多数西方交易对手相比,他们仍然缺乏经验。有分析称,很多西方公司在与中国企业打交道时会有一些顾虑,如融资、监管、监制、敏感资产所有权,还有些企业被西方指有政府背景。

  考虑到并购的跨国交易性质,发达国家对外国投资者的监管审查力度较以往有所加强。一些正常的并购行为会引起东道主国家猜忌,从而否定并购行为。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还在2007年至2008年间就收购交易审查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重点调查外商投资对美国国防安全的影响。对于收购主体是由外国政府控股的并购交易,CFIU S的审查期会自动延长。

  原因分析

  摩根大通亚太区并购业务联席主管顾宏步分析称,中国公司将并购视线投向境外的主要原因有:

  1具有吸引力的国内高性价比资产较为稀缺,对收购方而言,境内的可收购目标公司并不多;

  2 有利的融资环境,2008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一系列指引,为商业银行向国内收购方提供并购融资铺平了道路;

  3 有利的政治环境,中国政府引入多项措施与政策,为国内与海外的战略投资提供支持,负责审核境外交易的监管机构也适当降低了审批门槛,使得国际收购的执行更为便捷;

  4收购范围更加广阔,中国境外并购的传统趋势是由国有企业主导,重点在能源与资源行业,如今出现了收购主体更加多元、范围更广的趋势。各行各业的企业、私募基金及上市公司都在积极寻求大规模的国际并购机会。

  1. [内容来源:东方财富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4]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