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纪实
时间:2016-01-04 15:32:16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吃得饱吗?”“有果树吗?”“养猪了吗?”……总书记揭开米仓盖子察看,走进猪圈看老人养的两头猪。

  “为了谁”——一个执政党“吾日三省吾身”的根本课题。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是治国理政方略的与时俱进和人民幸福的新飞跃。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2012年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脱贫攻坚他“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

  住窑洞、睡土炕、忍叮咬,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陕北岁月,一干就是7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青年习近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份终生难忘的黄土情结,伴他从西北山村到华北县城,从东南特区到执掌一省,从直辖市市委书记到掌舵“中国号”巨轮……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他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丈量着中国大地;用真切朴实的话语,熨帖着困难群众的心。

  见微知着,枝叶关情。

  “老书记”“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人们对习近平亲切称呼的背后,讲述着这样的真理:你与百姓有多近,百姓就对你有多亲。

  数据无言,却最有说服力:从2011年到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22亿人减少到7017万人,累计减贫5221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的总量。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纷纷深入基层,他们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破浪前行的“中国号”巨轮,所有乘客都是“命运共同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印记深深铭刻:

  ——“梦想”成为最澎湃的动力。

  中国梦,人民梦。今天中国人所需要的,不仅是衣食住行的保障,更是人生出彩的梦想。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由千千万万个微小的梦想共同托起。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中央大政方针与基层创造精神共振激荡,交汇为激昂的时代主旋律。

  ——“共享”成为最基本的发展要求。

  改善民生不是一时一事的政策安排,而是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当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形之手”不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民生指标却稳中有升;企业养老金连年上涨,退休人员共享发展成果;织就世界最大的养老、医疗、教育三张“全民保障网”,不让一个百姓“漏底”……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

  ——“尊严”成为最核心的价值关切。

  一个国家的分量,来自于这个国家每一个个体的质量。

  有尊严,才有幸福。司法改革深入推进,公平正义的阳光洒遍中华大地。“身份”鸿沟不断填平,“新市民”与“老市民”、“体制内”与“体制外”共享同一片蓝天。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日益清晰。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

  五大发展理念首先坚持的是人民主体地位。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力量源泉。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断营造,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起最强正能量。

  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3年来,“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断被续写发展的新篇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写下生动注脚,把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中国梦的里程碑上。

  1. [内容来源:新华社]
  2. [内容作者:新华社记者]
  3. [责任编辑:admin]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