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访谈

我将猫与人的视觉任性转换 ——陈家坪访谈画家戈鲁
时间:2016-01-15 17:01:31  来源:  作者:  

  戈鲁:我创作《我是猫》的插画说起来话有点长,里面存在着各种机缘。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成书于一九0六,是在极度郁愤的心理状态下创作的,郁愤是其写作的原动力。当然,我十分喜欢《我是猫》这部小说。在日本文学中,比起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和三岛由纪夫,我最喜欢的作家还是夏目漱石。也许从个人成长经历中,我和他有某些相同之处,比如恐惧,害怕,被忽视,没有安全感,痛苦和过份敏感。

  夏目漱石

  《我是猫》是世界经典名着,在中国出版有13个版本,鲁迅和巴金都受其影响。所以,100年以后,我有幸能够为《我是猫》做插图,我感到十分荣幸,创作激情澎湃。在创作过程中我与作家神交,体验他的悲欢离合、悲凉、冷眼旁观和字句玑珠。

  《我是猫》这个绘本的译者李广志先生,是我的高中同学。他在日本留学多年,是研究日本民俗文化的学者,宁波大学的外语教授,他翻译《我是猫》的压缩本,得到了国内日本文学翻译家林少华先生的肯定。

  我曾创作过文学作品插图、世界童话插图、原创儿童绘本,但我创作《我是猫》的感受非常特别,这源于我对作品本身和作家的尊重和赞赏。我们是一次跨时空的交集,这让我想起《圣经》里的一句话:日光之下无新事。我找到了一把创作《我是猫》作品插画的钥匙,不受形式的束缚和捆挷,跟作家夏目漱石一样,借助猫的眼睛无障碍无界限地透视社会变革中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秘人性,褒贬苍生。这部小说的结构,也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以猫的视觉为轴可长可短,忽东忽西,八面来风,为所欲为,却不失理性控制。我将猫与人的视觉任性转换,时而猫大人小,时而猫小人大,旨在达意,紧紧抓住本书的精神内涵,不受制于客观的视觉习惯限制。

  陈家坪:你怎么理解小说作品中猫这个形象,猫的命运与作家和作品中的人和物构成了一些什么关系?

  戈鲁:书中的猫,我认为就是作家本人,作家借猫眼透视苍生,直抒胸臆。猫博学多才,通晓天地古今,能够旁征博引,对古今国内外圣贤:比如荷马、毕达哥拉斯、笛卡儿、尼采、巴尔扎克、孔子、老子、韩愈、陶渊明等提出质疑,或褒或贬,鞭辟入理,入木三分。对人,对事,嬉笑怒卖,皆成文章,悲痛幻化耐人寻味!猫是一个冷眼看世界的清醒君子,众人皆醉我独醒,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猫的命运可谓多舛,初识人类就惨遭恶运,差点被一个大学生揉躏至死,险象环生,遂成孤儿,这跟作家的命运一样,出生后,不受生父待见被送养。猫几经波折,找到一个善良的,愿意收养自己的穷教师,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从此,猫开始游走人世间,目睹人性虚伪,势利叼钻,趋利避害,唯利是图,阴险狡诈,虚张声势,小人得志,暴发户心态……猫倍受排挤,打击,就算最疼爱自己的主人,温柔的抱着抚摸它,心里却想着扒了它的皮做件皮坎肩穿,可谓人心鬼诈。猫受够了世态炎凉,看清了人间冷暖,读懂了这个世界的丑陋,最后在一个凄凉之夜,酒后醉死在水缸里。猫对自己必死的命运听之任之。它知道自己的命运在劫难逃,抗争也好,拼命挣扎也好,没有用,安然受死。这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无论个人怎样,在大时代变革面前都无能为力,在人性面前手足无措,但可以作为一个清醒者,不失为一种理性人生……所以,猫的命运即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戈鲁插画作品选

  陈家坪:这么复杂,深刻的人间社会,你是抓住一些什么图像来呈现日本社会这样一个精神世界,这个世界与你身处的当代中国到底存在着哪些异同?

  戈鲁:在绘画创作上我遵循插图是为文本服务的宗旨,但力求视觉艺术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看图说话,某句某段简单再现场景和人物的造型设计,打破时间空间界限,每一幅都在用视觉语言讲述《我是猫》的人物个性及命运。故事的起承转合,大起大落,结构和色彩运用,力求主观表现,不拘常规和习惯,让灵异的光始终在画面中穿梭,透视出猫的无所不能,往来无碍,任性自由。唯如此,作家才能借助猫这样的一个生灵,自由地游走于阴阳两界,神出鬼没,窥探到人隐藏不露的内心世界。

  画面色彩多采用对比色,加强灰调来强化人物在日本明治维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人的无助、无奈、压仰、郁闷、悲伤和绝望!

  戈鲁插画作品选

  用一些符号性的白衣小人预示灵界,通过猫的锐智、机敏、冷静,窥探人性的丑恶,隐喻抬头三尺有神灵。人心纵然再鬼诈,尚被一只猫识破天机,昭示人软弱的一面。金钱、地位、愚不可及,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空,死是人的归宿和解脱。本书的局限性也是客观的,那就是知识分子的软弱、革命性、反抗性不够彻底,唯有认命。这正是当时日本维新改革带给世人的悲观无奈,那不顺服命运的一声叹息!

  有着西学经验的作家夏目漱石,对本国本民族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关心国家命运,这是知识分子的情怀更是抱负。但个体无力,无法改变大变革下的个体命运,这和我国目前的状态十分相似。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公民意识在觉醒、提高,改革的不彻底和公权力的垄断,使人们失去公平公正。压榨弱势群体,资源分配不公;文化传统丢失,礼崩乐坏,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这都是由外而内的变革,西学东渐,还不彻底的缘故。

  不同之处,就是前后相差100多年,日本早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及后工业革命,而我们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成为发达国家的大垃圾场。这场改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雾霾不只是笼照在天空,更是笼照在全体国民的心上。我们这个时代有不少公共知识分子在发出呐喊,甚至具有革命性的抗争,有人甚至为此坐牢。所以,比起《我是猫》中的人物,我国在目前大变革潮流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具有反抗性和革命性的仁人志士,是我们这个时代与《我是猫》所处时代不同的地方。

  那么,我是用了哪些图象来表达《我是猫》所处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精神面貌呢?首先,我个人认为文字在表达这个世界时有它的抽象性,它保留了人全部的生理感官功能,帮助人达到抽象思维的任何一个高度和宽度,而图象即视觉语言实际上部分地剥夺了人的感知功能,他给想象力装上翅膀,让人的飞翔具有了工具性。文字是直达人心的,这种直达需要本人调动全部的感知系统,既有直觉又有理性逻辑,尤其如诗歌如音乐般直接与神对话。但视觉语言图象因为翅膀的原故飞的高度有极限,在此意义上我通过视觉语言为文学做插图,表现文中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一方面无法回避那个时代的人形制、服饰、建筑等等;另一方面又恐陷入形式表面化和肤浅化。所以,我务必要找到一把钥匙开启那个时代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忘掉形式,体验人心,有抓心的感受力。在图式结构上,我没有过多追求在观看上,耳熟能详的日本风格,力图运用色彩和人物表情来传达情感。空间上逼仄,大部分在一维或一维半的压抑空间里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冲突,心理郁闷等情绪,或喜或悲,是在一个理性控制的前提下。情感上的冲突加入灰度后,燥不起来,显得更加凝重和忧郁。总体上,那个时代,人物是压仰郁愤的精神面貌。

  戈鲁插画作品选

  《我是猫》作为世界经典名着,对于中国新文化运动,尤其是新文人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据说鲁迅先生就是读了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以后,决定弃医从文。我们也不难看出,鲁迅的文风多少是受到夏目漱石的影响,笔如刀,入木三分,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直至今天,《我是猫》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陈家坪:从你对插画艺术的了解上来讲,你觉得中国目前的插画艺术是一个什么状态,你在这方面的发展有没有一个在插画风格上的传承关系?

  戈鲁: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中国的插画,我们暂且称之为插画,但插画这个词应该是近现代才出现的,它来自西方,从英国的波特女士画《彼得兔》始。西方有真正意义上的绘本插画,但插画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从原始的岩画开始就属于这个范畴。插画表意,甚至某种程度上替代文字。我理解的以图解文,说教传道,具有插画功能,即为服务。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的《点石斋画报》更加接近今天我们所言的插画,力求讲好故事,达文字之意,从视觉美学上讲,还不具备目前插图的当代性。建国后的连环画小人书达到了那个时代艺术为国家意识形态服务的目的和宗旨,艺术手法上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需求动机,但艺术水准不高。

  最近十年,国外绘本大量涌入,这是市场的需求。改革开放后,60后,70后以及80后这三代人受到了良好的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与世界同步的教育和艺术上的修养。他们作为年轻的父母,有能力鉴别,为自己为孩子选择无论在艺术性上还是普世价值观上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目前,蒲蒲兰绘本馆是国内引进外版绘本比较早的一家,国内几家出版社都挣抢引进版的绘本,这能够看出我国在插画绘本这一块是多么的空白。国外一流的艺术家、思想家、作家都来为孩子们做绘本,做插图。国内主要是缺乏致力于这方面的艺术家,因为做这个实在无利可图。全民都在忙着挣钱,真正愿意做事的人太少。国内做得稍有影响力的是熊亮,他为三联绘本馆做,制作平台在国内算是不错,也出了一些有影响力且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绘本:《梅雨怪》《24节气》等。总之,作为插图也好,绘本也罢,目前是人才奇缺。政府应加强支持力度,民间也有些资本和团体力量在支持插画绘本的本土化。我从三年前倾全力创作原创绘本,也为世界名着和国内的一些作家画插图,这需要一份对文学的尊重和热爱,更需要一份对儿童和教育的关注和热心!

  戈鲁插画作品选

  我创作的插图和绘本,肯定存在传承关系。我首先关注文学,喜欢写故事。绘画是为文字服务,但要力求艺术性和独创性,不能简单化和庸俗化,让图画承担美学的功能。除了说文解字的功能以外,更加需要强调艺术性。

  陈家坪:创作《我是猫》的插画作品,你一共花了多长时间,创作了多少幅插画,你怎么理解文字的独立性和插画的独立性?

  戈鲁:我用了6个月的时间,创作了69幅作品。文字的独立性是文字可以不需要插画,即可独立存在。它有其自己独立构成思想故事的功能,文以载道,文字是人类智慧思想的承担主体,文字是这个世界文明的表征和传承。可以说,世界文明即文字。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这个民族的文明必将消亡!

  作为插画,它的大前提是为某种文字服务,他依存于文字但又独立于文字,因其是视觉语言的独立性,是另外一种语言,象音乐,象手语,它们同样承载信息!

  戈鲁插画作品选

  插画在色彩和构成方面需要光和眼睛的参与,否则无法完成。文字与插画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点亮。有了插画的文字如同化了装的少妇,有内涵更彰显其魅力;而有了文字的插画就象是有了灵魂和生气,让画面厚重,落地生根!两种语言的相互作用,让读者获得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当然,纯粹作为文字的补充说明功能,说明性插图不在我的讨论的范畴之内。

  戈鲁

  戈鲁,原名陈慧颖,蒙古族。

  1966 年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1990 年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学院

  2006 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研究生班职业画家现居北京

  展览

  2007 年《水墨心象》卿成- 戈鲁作品展[ 北京- 中山展览厅]

  2011 年《传承•写生》[ 北京中间建筑美术馆]

  2012 年《彩墨迹象》[ 兰州]

  2012 年《彩墨迹象》[ 石家庄]

  2013 年《彩墨迹象》[ 北京]

  2012 年代表中法艺术家联盟TS 参加《艺术北京2013 国际艺术博览会》[ 北京]

  2013 年代表中法艺术家联盟TS 参加《艺术北京2013 国际艺术博览会》[ 北京]

  2013 年代表中法艺术家联盟TS 参加《法国大皇宫2013 国际艺术博览会》[ 北京]

  2015年《诗意•新意》当代中国花鸟画展[ 北京竹轩水墨馆]

  2015年《境在纸尺(第二回) ——2015当代中国写意画小品展》[北京六环国际艺术区]

  2015年《 我是猫——戈鲁插画展》[北京艺芳香画廊]

  出版

  《水墨心象- 戈鲁作品集》 北京须弥轩画廊

  《戈鲁油画作品集》上下册河北教育出版社

  《快乐老家》 中国戏剧出版社

  《ge lu》油画集美国

  《日暮乡关》油画集美国

  《ge lu》油画集美国

  《ge lu》油画集中国文艺出版社

  《价值与尺度》卿成戈鲁作品集中国文艺出版社

  《ge lu》水墨•摄影作品集中国文艺出版社

  《拇指姑娘》绘本新世界出版社

  《老虎的觉后禅》插画新世界出版社

  《我是猫》插画作家出版社

  陈家坪

 

  陈家坪,本名陈勇,诗人、批评家、纪录片导演。1970年4月生于重庆。印有诗集《诗习作》、《主人与墓地》,出版诗集《吊水浒》。现居北京。

  1. [内容来源:]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guohui]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