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访谈

站台中国邱瑞祥个展“兔子,巢穴和谷仓”开幕
时间:2017-03-20 08:16:23  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作者:  

   

 

  艺术家邱瑞祥(左)与策展人鲁明军(右)为媒体进行导览

  站台中国很荣幸向您宣布,继2014年“自视”个展后,艺术家邱瑞祥最新个展“兔子,巢穴和谷仓”于2017年3月17日至4月30日在站台中国展出。此次展览由策展人鲁明军策划,在他看来,艺术家三年来的“重复劳作”创作过程中,寻找着一种可能的“新意”,这种“新意”的参照不是别的,其实就是他自身。

  一如既往,三年来邱瑞祥极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也很少关心外界在发生什么,始终将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里,保持着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和不疾不徐的节奏。此次展览的新作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邱瑞祥试图摆脱单一的视觉纵深,诉诸一种平面感,背景由于被涂平,而独立于前景中的人和物,也不再受单一视觉系统支配,多维度的交织成了画面空间的基本结构。这样一种尝试并非源自某个理由,也不受谁的影响,而是来自他重复的工作或序列性的实践。这样一种方式在艺术史上也并不鲜见,但对邱瑞祥而言,重复本身并非基于某种观念的实践,而是试图接近日常的一种工作习惯,他将其称为一种普通的、平常的“重复劳作”。

  “兔子”、“巢穴”和“谷仓”是常出现在邱瑞祥画面中的母题,它们都源自他的生活经验和记忆的瞬间,与艺术家的工作、生活也不乏意义的关联,我们甚至可以在三者之间建立或想象一条解释链,不妨将三者分别指向艺术家、绘画(工作室和工作方式)与日常生活的经验,但对于邱瑞祥来说,它们之间却常常处在一种困境当中:他希望跳出画外,但实际又总是在“原地”爬行;他期待能够“脱离”工作室,但工作室已然成为一种语言媒介,渗透在他的实践中;而作为营养容器(或“谷仓”)的日常经验,同时也会成为感知的障碍。因此,无论是形式、风格的单一,还是晦暗的色调本身,它既是一种偏执的个性,也可能是一种体认的“局限”。不过,我们亦发现,在他持续的、重复的实践和尝试中,这些形象已渐渐淡出了原初的意义系统或象征逻辑,而是作为一个客观的物,或作为他“微缩舞台”上的一个道具出现,有时候,甚至被强行带入另一个纯形式系统中。或许,这是他走出困境、摆脱“局限”的重要一步——吊诡的是,他似乎又很享受这样一种“困境”或“局限”。

  邱瑞祥,1980年出生于陕西,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西安。近年主要个展有:邱瑞祥同名个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香港,中国(2015);《自视》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14);《无题》方音空间,北京,中国(2010)。近年主要群展有:《单行道——李文栋&魏业兴收藏展》OCAT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西安,中国(2016); 《九张画》,龙口空间,北京,中国(2016); 《常青藤计划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 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2015); 《绘画展——第二部分》,Galerie Rudiger Schoettle,慕尼黑,德国(2015); 《与绘画有关》,OCAT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西安,中国(2014); 《丛林II——弥漫的形态:相对论》,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13)。

  1. [内容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