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访谈

翰墨情缘畅写人生 刘俊京书法艺术赏析
时间:2017-08-16 10:40:23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养生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

 

  

  书法师从着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九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家五百强展,第十五。十八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冼夫人杯”书法展、“梁披云杯”等多次书法展中入展;

 

  

  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杏花村汾酒杯”电视大赛获银奖,“三晋杯”公务员书法大赛获铜奖,“复圣杯”,“高桓杯”,“羲之杯”,“皖北煤电杯”大赛中获优秀奖。同时在北京“双鹤E.C杯”电视大赛获一等奖,第九。十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并获北京市第三届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北京市文联文艺作品最高奖及北京十佳中青年书法家,北京旅游文化使者等称号。书法作品随神舟八号上太空并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办管理局,国务院管理局,人民大会堂,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家机构及海内外广泛收藏。 曾出版《中国百名书法家——刘俊京卷》《年度水墨——刘俊京》《中国美术家——刘俊京》《刘俊京多体敬录心经》《墨品——刘俊京》《刘俊京养生书画》《人民艺术——刘俊京》等多部专集。

 

  

  刘俊京:写书法提倡“磨刀不误砍柴工”

 

  纵览当今书坛,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具有观赏性的书法作品,而是缺乏能感动人的作品。如何才能创作出一幅打动人心的书法作品?书法家到底该付出多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俊京一直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他说,书法文化传承,乃是我的一件终身大事,任重而道远。

  

  书法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瑰宝。刘俊京痴迷于这门传统艺术,沿历代书法名家学习、钻研、临摹、创新,从历代书法中寻求自己所要走的艺术道路,以他别具一格的书法和生命感悟,给予当代书坛更多的启示。

 

  

  刘俊京指出,要传承书法,就必须学会站在古人们的肩上,这就要先学会临帖。在刘俊京看来,艺术无止境。学习书法是终身事,需要终身坚持,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只有每天坚持临帖,持之以恒,时间久了,才能学有所成。

 

  

  “临帖要巧临,不一定都通临。临帖是为了掌握书写技巧,从临习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每个书字的内在神韵,研究字与字之间的变化,提炼出来对自己适合的东西,慢慢把它们变为自己所能灵活掌握,要学会智慧地临帖。”刘俊京在接受书画圈网小编采访时表示,“临摹字帖如同在和古人对话,在临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文翰之美。”

 

  

  对于如何选择碑帖,刘俊京向书画圈网小编表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艺术标准也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碑帖。中国书法的书体繁多,书写风格各异,喜欢哪种书体、哪个流派,就选择哪个方面的字帖。

 

  

  其次,临帖需下苦功夫。必须在时间上多摸索、多探索,没有任何捷径。如果说没有时间怎么办,那就要钉子精神,要学会挤时间。临帖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恒心和毅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第三,读帖。读内容、读章法、读笔法、读墨法等。读帖一定要仔细看,用心看,多想,多思考,从其异同中总结规律与特点。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韵味,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由爱好变成动力。书法要抒发性情,表现丰富内涵。欣赏书法不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的精致,更重要的一点是看书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练书法,如炼修养,如炼人生。

 

  

  在刘俊京看来,碑和帖二者相互结合,更加完美。碑是“牛肉”“武器”,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是造像;帖是“水果”“美女”,秀逸多姿,赏心悦目。碑帖结合,才能使作品灵动、纤巧而又不失厚重之感。

 

  

  “从临帖到创作,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练好临帖需要心血与汗水作为铺路,使创作变得更完整。”刘俊京告诉书画圈网小编,“临是学习法帖,汲取营养;创是温习过程,写出自己。只有临习的量积累到了一定的度,才有可能转化提升为创作能力。因此,临帖与创作二者承接有序,要学会边临边创,相互结合,在临帖的过程中,只要慢慢去体悟,才能创作出自己的一番新境界。”

 

  

  刘俊京提出学习书法要“学知不足学”,要学会巧学。他鼓励书法爱好者大胆地去表现自己,写书法要有“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大胆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己,无疑得到他人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

 

  

  在喧嚣浮躁的尘世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俊京心摹手追,心无挂碍,乐享一隅之宁,砥砺奋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征。其作品融于生活,将戏曲人物、中医理论、绘画音乐相互融合,与时俱进,探索出“养生书画”,他让人们欣赏书画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养生知识。

 

  

  喜欢书法艺术的刘俊京,融冶诸家,所谓的成功,或许就是将别人坚持不下来的事情坚持做下去。我们衷心祝愿先生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熠熠生辉,不断创新,为丰富中华艺术再接再厉!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