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访谈

站在大师刘海粟身后的夏伊乔
时间:2017-08-21 14:41:53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她是一位特别的女性,一位艺术大师背后的伟大女性。她是让艺术大师“恢复春天生机的人”,是“人间难得一知己”;她是南洋的富商之女,却“数十年甘苦同尝追随艺术叛徒无反顾”;“她的风度与教养是光彩四射的大家闺秀”, 饱经风霜却时时展露璀璨笑容;她沉迷丹青,才华横溢,但在大师光环的笼罩下却鲜有人知晓;她用真爱陪大师半生,并遵从遗愿,从容将大师一生珍藏的精品力作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她就是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夫人夏伊乔女士。

  夏伊乔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早年随父母移居印尼,是南洋的富商之女,少年时就爱上绘画,却崇拜美术“叛徒”刘海粟,甘苦同尝、义无反顾地追随他。1944年那年,28岁的夏伊乔与49岁的刘海粟结为夫妇,他们结缘于南洋,结缘于艺术,从1944年到1994年,相伴半个世纪。这一对当代“赵管”可谓是20世纪的艺坛楷模。刘海粟人生中的三次中风,夏伊乔都默默照顾,毫无怨言。与刘海粟共同生活的历程中大起大落,她却宠辱不惊。她宽容,主动将刘海粟前妻张韵士接回家中照顾,甚至操办后事;她慈爱,对刘海粟前妻的子女视如己出,一视同仁;她持家,刘海粟说:“我不仅没有后顾之忧、有更多精力去奋斗,并且在我的艺术与生活道路上有一个可以及时提醒我、和我同甘共苦的伴侣”;她深明大义,在刘海粟去世后遵从遗愿,将其一生珍藏的精品力作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文怀沙说:刘海粟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先驱,他开创性的贡献,谁也抹杀不了,实在令人羡慕。但比这更令人羡慕的是他运气真好,因为他拥有一位不矜不伐、善良而伟大的妻子。在风云动荡的岁月里,我们看到一位艺术巨匠的背后,曾默默无闻地站着一位伟大的女性——夏伊乔。

  作为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夫人夏伊乔的为人,为世人所称赞,但她的艺术造诣却鲜人知晓。她热爱绘画且颇有才华,曾被吴湖帆推举为海派顶尖水平的25位甲字画家。1953年,她临摹明人周白川的泼墨山水人物,得到叶恭绰、章士钊、陈半丁等名家的极高评价。名宿章土钊曾评价说“于今画史属伊乔”。刘海粟评价《黄山西海门图卷》时说,“此卷乃伊乔1954年黄山西海门写生,旭日初照,阳光煦丽,松石用笔简练,虚实兼到,层次远近,十分爽目,平生合作也。”

  在夏伊乔的艺术生涯中,她对诸多题材如山水、花鸟和风景等都有颇多佳作。她的画作中有雄伟俊秀的黄山,宁静祥和的乡村,烟雾弥漫的太湖,清逸幽雅的花鸟,但更多的是竹、兰。自从拜刘海粟为师后,夏伊乔便与松、竹、梅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间退回到1940年,时任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应爪哇侨胞之请,赴南洋群岛举办“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巡展”,并进行巡回演讲。刘海粟和夏伊乔的小女儿刘蟾回忆:“在台下的母亲认真地聆听父亲刘海粟激情澎湃的演讲,他宣扬中华伟大悠久之文化,并提到历代文人注重描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它们隐含着人格与民族的象征,是坚忍、高洁、劲节的代表。父亲勉励侨胞应有松竹梅的精神。这一切,使我的母亲迷恋上了中国画。”夏伊乔对“岁寒三友”题材的喜爱,也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

  近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策划举办了“沧海伊人”纪念夏伊乔诞辰100周年专题展。展览通过对艺术之家刘海粟、夏伊乔夫妇和女儿刘蟾作品的学术梳理和对比,以爱情家庭、夏伊乔的艺术生涯、艺术传承3个主题来表达呈现,旨在让世人全面了解刘海粟夫人夏伊乔的艺术人生和创作风貌,展示其一生的艺术成就和风采。值此夏伊乔诞辰100周年之际,也特别以展览的形式表达对夏伊乔女士的深深缅怀与纪念。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