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访谈

齐白石《送学图》玩味不尽 自古开学都一样
时间:2017-09-02 10:16:15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又到一年开学之时,此时此刻,齐白石《送学图》让人玩味不尽。画上的孩子一手搂书一手抹泪让人忍俊不禁,但再过多年画中的孩子成为了画上的爹,也哄着逼着孩子上学。正要送孩子去上学的家长有没有从中照见自己?

  

齐白石《送学图》

齐白石《送学图》  瞧这《送学图》,一个是哄着逼着,一个是哭鼻抹泪。

 

  上学好不好,看法大不同,刘备的把兄弟———红的红,黑的黑。

  白石老人冷眼相觑,可这事儿一到了画上,就令人忍俊不禁了。比如我看这画儿,画上明明是两个人,看着看着成了一个人了。试想,谁没有打从孩子过过,谁又不是孩子的爹。画上的孩子的爹当年不也和这孩子一样哭鼻抹泪,画上的孩子再过多年不也和画上的爹一样哄着逼着孩子上学。这哪是画儿,是镜子,让人们从中照见了自己,自己笑自己。

  尤其好笑的是那孩子的两只手,一只手搂着稀罕物儿———书本,一只手擦眼抹泪,八成是他还没弄明白正是那书本是他的灾星哩。白石老人的画笔总是既直白又含蓄,其实直白必须杂以含蓄,含蓄也必须杂以直白,因为没有直白的含蓄,令人费解。没有含蓄的直白,枯燥无味,换句话说,既一目了然,又玩味不尽。

  白石老人作画取材,多是生活琐事,最是普通平常,可他总能于平常中见出不平常,有如白居易的诗,“用常得奇”。

  延伸阅读:古人笔下的《孟母教子图》与当代儿童笔下的上学图

  

《孟母教子图》

《孟母教子图》  《孟母教子图》相传为宋人所作,今日所见实为明代画家仇英的临摹本,被录入《天籁阁摹宋人画册》。原作已佚,无法核对相似程度,但观画册中其他图像颇多相似,故而可认为其作反映了宋时的社会情况。 王伯敏称此图为《孟母教子图》(《古代画家的儿童画选集》),不知其根据为何。不过这样的判断倒是提醒我们注意图中的性别因素,即由女子送孩子入学。这与后世的风俗有别,且以江苏为例。

 

  江苏以长江为界,有苏南、苏北之分,两地在送子弟入学一事上也有差别。苏南有俗语“天上老鹰大,地下娘舅大”,地方习俗颇能体现此种观点,如儿童入学,需由舅父或外祖父送到学塾。

  此图所绘,无法证实就是初入学之事;或许是儿童前日逃学,当日由母亲亲自押送而来,这未尝没有道理,但同样也无法证实,故存此节,仅供参考。

  不过,当下一些儿童笔下的上学图却又是自身的写照了。儿童画用笔稚拙,见出天性,读来趣味无穷。

  

儿童画《上学图》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