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视点

说说书法四美:一手好字让电脑毁了吗
时间:2016-09-02 10:38:34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  

   近日欣赏着名书法家李洪昌及弟子的作品,听其与弟子讲授书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让我又一次感觉受益匪浅。

  一直听人说“一手好字让电脑毁了”,这实在冤枉电脑了。真有一手好字,电脑是毁不了的。多年来接触过不少书法家,和有的人还成了挚友,我常常听他们谈论书法之道,观赏他们挥笔创作之势。听多了看多了,愚钝之如我,或多或少有了些许感悟。

  书法是一种心灵艺术,帮助其领悟人生的哲理。写字能助人丰富思维,陶冶情操。写字与做人的道理有许多相通之处。写字也好,做人也罢,两者的最佳境界至少有“四美”。

  一曰虚实美。书法家写横先左而后右,写竖先上而后下。黑与白、轻与重、提与按、徐与疾、生与熟……都是辩证统一、虚实相生的。书与人,情理 相通。常有人感慨:“人难做,字难写。”难就难在虚虚实实难把握,达到虚实相生;难就难在矛盾中如何寻找“登陆点”,走出自己的阳关道,树立起自己的书写 风格。

  二曰曲线美。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曲线美、含蓄美。直则易折。作书忌僵直之线,讲求一波三折。写文章也是“文如看山不喜平”。所以讲话要娓 娓道来,作文要曲尽其衷。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诗经》开篇就是“窈窕淑女”,说的就是曲线美。写字是一样的,“无往不复,无垂不收”,不能老是 横和竖,不用“使转”。当然“使转”过了头,字中尽是些圈圈眼眼,就太俗了。

  三曰中和美。书法家在笔法上,讲求“藏头护尾,力在字中”,做人就要“刚柔相济”;笔法上要“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 一个脚印;用笔上要“藏露互见,方圆并备”,做人要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结构上,讲求“重心平稳”“布局均匀”,做人就要稳重,不要轻浮;结字要“点画呼 应,顾盼有情”,做人要讲信用,和睦相处。“谦受益,满招损。”做人要谦虚,但谦虚过了头就变成了骄傲。就是说,做什么事情不能过头,要适可而止。什么事 一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正所谓:“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孔子云:“过犹不及。”孔子特别强调做事的分寸,“过”和“不及”都要尽力避免。中和之美,讲 究既熟又生,既巧又拙,虚实相生,不偏不倚,轻重得当。写字做人,就难在这里。

  四曰平正美。孙过庭《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段话,不仅揭示了书法创作的哲理, 而且还讲出了人生的哲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一个人和一幅字一样,险绝已经做到了,还要复归平正。这里说的“平正”,并不是倒退到前面 所讲的“平正”,而是指达到高级阶段以后的“平正”,是险绝中的“平正”,是“通会”之后的“平正”。写字不能过于巧,巧过了头就俗,写字要求变,但不能 求怪。写字也好,做人也好,要平淡,要自然,写字做人贵在自然。人和艺术要达到这种境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已故的着名书法大家启功先生曾撰联:“立身 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一个人成名了,功成名就,也不要“得意忘形”。一个人失意了,也不要自卑,更不要“失意忘形”。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