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视点

“大学美术”——提升视觉审美素养
时间:2018-03-28 10:41:10  来源:美术报  作者:  

   

程园园(山西) 光年距离 中国画 200×187cm

 

  程园园(山西) 光年距离 中国画 200×187cm

  原标题:“大学美术”——提升视觉审美素养

  后现代的思潮,一直在诟病现代主义时期形成的流水线般的日子。不驻足,就不能凝望一朵花的美好。匆匆间,我们似乎遗落了什么。

  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当我们给一个时代打上某些标识的时候是有依据的。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时代和以往相比确实产生了一些变化。写到此,不禁想起木心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啊,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时代发展快,岁月太匆匆。其实,日头还是一般的东升西落,日子还是一样的长短,是我们自己拨快了自己的时钟。当生活的节奏超过我们的心跳时,所有人都感到不适。所有人都开始怀念那曾经悠哉的往昔。

  后现代的思潮,一直在诟病现代主义时期形成的流水线般的日子。不驻足,就不能凝望一朵花的美好。匆匆间,我们似乎遗落了什么。大家似乎在这个匆匆的读图时代有些茫然。似乎所有人的心中都在期待或是寻找些什么?其实这一切现象的背后的本质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质生活的差异是容易被发现的。而精神生活的差异是隐蔽且难于解决的。但是美好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美好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最终并不来源于物质而是来自于心灵。所以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必须提升全民的审美能力,提升全民的文化自信。

  也许一切是从鉴赏一张画开始的。读图时代的混乱感是因为图片海量出现,网络带来的丰饶的视觉盛宴。让鉴赏力匮乏的我们,一时间眼花心乱。我们不懂得如何整理与筛选。所以,首先我们要懂得为图像分类。有的图像没有含义,比如纹饰。有的图像传达的信息简单而直接,就是标识。这些都是美化和简化我们生活的图像。余下的那部分图像才是需要我们驻足的。接下来要懂得辨识图像中的元素。比如构图、色彩、光影都是我解读的角度。最重要的是懂得欣赏图像本身的魅力,而不是把它当做“看图说话”的配图来对待。所以看懂一张图的最高境界是,“心领神会,妙不可言”。为了让大部分人能够掌握我以上所说的这些鉴赏的能力。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需要建立科研团队,梳理前人的成果,将其数字化。我们要甄选经典的知识,将其通识化。我们要改变以往知识建构的方式,以适应这个网络的时代。进而开设具体的课程,比如“大学美术”,训练和提升特定人群的视觉审美素养。在当下,艺术教育的目标,除了培养艺术的创作者,更重要的是培养艺术的鉴赏者。

  总之,在读图时代学会鉴赏,有助于让大家的精神生活丰富而美好。作为一个普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有志于在自身的岗位上,通过具体的工作,提升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进而提升文化修养,建立普遍的文化自信。

  1. [内容来源:美术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