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视点

名人书法价格为何忽高忽低
时间:2017-03-15 08:12:33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  

   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新近将自己发表的作品独家授权浙江文艺出版社,付梓“莫言作品全编”,囊括了他自1981年开始创作以来发表过的所有作品,被作家认可为“定稿版”。因此,莫言高兴秀出自己的书法作品赠给浙江文艺。久闻莫言书法大名,终于得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亲睹作家的翰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旌不湿”。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里强调的“形”,指的是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而“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书法的基本审美标准,有几项如疏密有致、行距恰当、布局合理、款识规范、章法自然、形神兼备等。

  看到莫言书法,虽从线条、章法、风格、流派等,不易看出师法的流派及脉络,但却能感觉到莫氏在书法艺术上“事不师古”的灵气,或者说有那么点“高才捷足”的本领。据说最近在国内拍卖场,莫言书法作品最新的成交价为5000元。而在两年前,他的一件书法作品拍卖价格逼近百万元——2015年1月,南京拍出的“莫言录毛泽东《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成交价达97.75万元。2012年10月获诺奖后至今,拍场出现了200余件莫言的作品,绝大多数为书法作品。此外,还有少量国画作品、签名作品。有艺术圈中人士直言,“莫言自从获了诺奖,他的名人效应光环一直未退。尤其是他的书法作品节节攀高,足以否定一个普通艺术家一生的价值。”

  其实名人挥毫落笔作为个人雅好,本没有必要非议。鲁迅、郭沫若、茅盾、叶圣陶等文豪的字,除了他们那个时代必须蕴含的国学素养外,其实还是他们通过书写这一载体,来表达另一种情感,形成独特的“字如其人”的标签。

  历史上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发展饱受学术滋养,然而延续到现当代书法艺术的技巧反被从深厚的国学中拆解了出来,使书法成为“古丰今瘠”的鲜明对比。对于当今部分作家,虽然能在创作之余仍能临池学书,但是谈不上“颜筋柳骨”的楷法,更多不过是“画蚓涂鸦”,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美感相去甚远。当然,人们不能把文人或者作家的“雅兴”看成“正业”,更不能从书法的严苛尺度来评判。

  只要作家的“手迹”具有鲜明个性,抑或再多从“唐临晋帖”上下功夫,这种雅兴何尝不是一种素养的延伸?坦率讲,莫言的字与其文学功底显然不能同日而语。这就要把他的字从“诺贝尔”光环中解脱出来,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能因其文学地位的上升而脱离书法艺术本体的审美标尺,去盲目抬举、拔高,不管不顾地把书法送入拍卖市场……恐怕不仅仅是炒作的问题吧?

  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今,他的新作还未唤出来。莫言称对文学梦想的力度没有减弱,对写作经典文学的准备也没有停止。“我一直悄悄地去要写的小说中的人物所在地去做采访。”但是,写作是一项延续性的行为,一位作家的新作不可能完全切断与之前作品的关系,他所有的作品都有内在的、永远不会变的关系,然而,作家身处滚滚前行的时代,变化无可避免。所以,对于莫言的书法,大众还是要持平常的心态去看待。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