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精品画廊

他是画坛奇迹,18岁作《千里江山图》奠定画史地位
时间:2017-08-22 11:35:55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来源: 新锐大众

 

  7月26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做客新华网“思客讲堂”时,透露故宫所藏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将于今年9月展出,“故宫的重要书画作品,每次展出不能超过两个月,展出以后回去‘睡觉’不得少于3年。今年9月,《千里江山图》将在午门燕翅楼的一个大展中亮相”。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浩淼的江河湖水。其于山岭、坡岸、水际中,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画卷上景物繁多,设色匀净清丽,意境雄浑壮阔。

  中国古典画家,多半经岁月雕琢和打磨,画技才能超越矩度,自成一家。明清时,山水画家群体中,确定了白髯老人的独尊地位。晚清民初的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更坐实了这种单一想象。但这幅名画的作者,却是年仅18岁的翩翩少年王希孟。

  少年得志、名动天下,人生得意莫过于此。然而完成惊世名画后,他却如流星般消失于历史的天空,留给后人难解的历史谜团。

  

  王希孟究竟有多“天才”,也许能从画卷后蔡京题跋中窥得一二。寥寥数语的题跋,是目前关于王希孟生平最权威的资料。蔡京写道:“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八日赐。王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蔡京透露了王希孟的大概履历。王希孟起初为画院生徒,曾向爱好文艺的徽宗献画,但被认为水平不到家。可徽宗从他稚嫩笔触中,看到了潜在才华。他亲自教授王希孟绘画技巧。学生也不负“老师”期望,不到半年,就创作了惊世骇俗的《千里江山图》。此图呈递后,徽宗大喜,将它赐予宠臣蔡京。

  在史籍中,关于王希孟的记载便断绝了。明清学者据此推测,王希孟在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画作后辗转经宋代蔡京、元代高僧溥光,清内府收藏,今卷后有蔡京、溥光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

  溥光和尚是元代着名书画家,他在题跋中对《千里江山图》推崇备至,“予自志学之岁,获睹此卷,迄今已近百过。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为不妄云。”在他看来,北宋着名画家王诜,南宋着名画家赵千里,都难望王希孟的项背。18岁的王希孟独步千载,以皓月之光璀璨于星辰之中。

  但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却英年早逝,留给后人无限叹惋,也衍生了各种猜测。如清代《北宋名画臻录》,绘声绘色勾勒了王希孟的“死因”,“王希孟,北宋徽宗人,少时有异相,生时有瑞鹤东来,众人皆言有大贵。聪颖博学,善诗文,通音律,工书画,犹善剑术。十岁被召至宫中待驾,徽宗亲授画技,曰‘其性可教’。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图》,上大悦,此时年仅十八。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上怒,遂赐死。死时年不足二十。时下谕赐死王希孟,希孟恳求见《千里江山图》,上允。当夜,不见所踪。上甚惊疑之,遂锁此图与铁牢,不得见人,而封天下悠悠之口,此成千古迷踪,可叹世人不得而知也”。

  因进献《千里江山图》受徽宗赏识,因绘制《千里饿殍图》而被赐死。这则史料的真伪与否,难以辨别。

  不幸的王希孟,生命之花未及盛开便枯萎。幸运的王希孟,用刹那芳华,奠定了画坛地位,留给后世无尽猜想。

  今年9月,相约故宫,见证这位早逝天才的惊世佳作。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