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精品鉴赏

匡时春拍:吴冠中笔下的风景
时间:2017-05-21 05:44:55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吴冠中的风景画,包括油画和水墨画在内,直接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也继承了他的老师林风眠在绘画上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富于创造性,令人耳目一新。

  

 

  六十年代是吴冠中油画风景的理论孕育期和创作的初步成熟期。他在1962年第2期《美术》杂志上发表《谈风景画》,初步总结了自己的风景画观。在他看来,直接对景写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感受较深,无论在捕捉色彩的敏感性和用笔效果等方面,都很可贵,回来制作往往不能再保留这些优点”,易失去“大自然那种千变万化、瞬间即逝的新鲜色彩感”。

  

 

  匡时2017春季拍卖会 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吴冠中江南人家

  1980年纸本速写33.5×24.5 cm

  出版:

  1。《吴冠中全集Ⅰ》,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P.17

  2。《当代名家线描画库—吴冠中线描》,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7年,P.8

  3。《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P.275

  4。《吴冠中:无涯惟智艺术历程》,香港艺术馆,2002年,P.26

  5。《中国素描经典画库—吴冠中素描集》,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P.36

  6。《吴冠中文丛—足印》,团结出版社,2008年,P.85

  RMB280,000-380,000

  吴冠中指出“写生只是作画的方式之一,并不决定其作品是创作还是习作的问题。”他自己在写生中摸索出一套结合中西绘画优长的“写生创作法”,即先在风景中自由探看,形成一个印象后,在速写簿上形成简单构图,然后对景写生,并在过程中不断调整画架位置,变换视点,从而撷取景物片段综合成一幅带有创作色彩的作品。这样既避免了印象派画家式的死抱一角的局限,也避免了传统山水离开实景、陈陈相因的套路化弊病。

  

 

  匡时2017春季拍卖会 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吴冠中江边竹

  1984年纸本速写29.5×49.5 cm

  展览:吴冠中艺术回顾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5年

  出版:《吴冠中文丛—足印》,团结出版社,2008年,P.85

  RMB350,000-550,000

  这种独特的方法来自他偶然的发现,在某次旅行途中他看到一处风景,却没能下车写生,于是第二天返回寻找。“我心切,走得快,但总不见昨日之景,汽车不过二十来分钟,我们走了四个小时才约略感到近乎昨日所见之方位,反复比较,我恍然大悟:是速度改变了空间,不同方位和地点的雪山、飞瀑、高树、野花等等被速度搬动,在我的错觉中构成异常的景象。”这种“错觉”每个人都可能碰到,难得的是他将之系统化、自觉化,并通过实践创作成作品,“我经常运用这移花接木与移山倒海的组织法创作画面”。这成了他风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为了实践自己的风景写生理论,吴冠中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1978年他得到机会,奔赴梦寐以求的云南西双版纳、玉龙雪山等处。《雨后流泉》就是那次写生的成果之一。

  

 

  匡时2017春季拍卖会 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吴冠中雨后流泉

  1978年布面油画46×49cm

  出版:

  1。《吴冠中油画写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图版

  2。《吴冠中画集》,德艺艺术公司,香港,1987年,P149

  3。《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I》,三联书店,北京,2003年,图版172

  4。《吴冠中全集3》,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P127

  5。《吴冠中画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P320

  RMB 10,000,000-15,000,000

  据他自述这批作品的创作过程:“离了版纳,我经大理、丽江,从危险的林场道上搭乘运木材的卡车直奔玉龙山。……玉龙山一直藏在云雾里,不露面。……小雨、中雨、阴天、风夹微雨,我就在这阴沉沉的天气中作油画。大地湿了就像衣裳湿了,色彩更浓重,树木更苍翠,白练更白。就这样连续一个多星期,我天天冒雨写生,画面和调色板上积了水珠,便用嘴吹去。美丽的玉龙山下,湿漉漉的玉龙山下,都被捕入了我的油画中,我珍爱这些诞生于雨天的作品。”

  

吴冠中1978年作《玉龙山下古丽江》

  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1800万

 

  吴冠中1978年作《玉龙山下古丽江》   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1800万

  1985年他又作一幅《雨后丛林》,构图与《雨后流泉》完全相同,只是在树干等局部的画法上更多使用了他70、80年代爱用的横排小笔触,景物细节相对简略。类似原封不动的复写情况在吴冠中的创作中十分少见,足见他对1978年这幅《雨后流泉》确是念念不忘,满怀“珍爱”之情。

  

吴冠中《雨后流泉》局部

 

  吴冠中《雨后流泉》局部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曰:“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大雨之后,山林树枝湿嗒嗒地流淌着雨水,好像是挂着无数条小小的泉水。此作虽名“流泉”,树木却是画中主角。吴冠中早在50年代清华建筑系教书时就有感于:“风景画中如树不精彩,等于人物构图中的人物蹩脚”,因此便在树上钻研,将其作为人来描绘,传达其喜怒哀乐的生态。远处朦胧的山峦,即躲在云雾后的玉龙雪山,为画面增添了诗意的气氛。这幅作品反映了70年代吴冠中风景油画成熟阶段的典型面貌。

  

 

  匡时2017春季拍卖会 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吴冠中白桦林居

  1988年纸本彩墨70×69.5 cm

  出版:《世界艺术大师—吴冠中(续)》,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P.70

  RMB 3,500,000-4,500,000

  进入 80年代以后,吴冠中的画笔越来越轻快有力,他从各种不同类型的对象身上抓取生命运动的旋律。他以无所顾忌的心态在水墨天地间纵马驰骋,画家已经找到了一条属于他个人的风格路径,这是一条由清丽、工谨向欢快恣肆发展的道路。

  “白桦林居”的立意带有很强烈的传统文化意味。在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中,以林居、山居入画的佳作不胜枚举。或许,这种将依水而居的理想变相的习惯,正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基因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最直观的反映。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