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精品鉴赏

于波油画作品欣赏
时间:2017-10-21 10:56:22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作者:  

   

 

  秋末黄河 70x90cm

  

 

  初冬50X60cm

  

 

  鸡鸣岛 65X80cm

  

 

  合庆湾 50X60cm

  

 

  远眺 70X90cm

  

 

  暮色 50X60cm

  

 

  秋日 60X70cm

  

 

  秋日白桦树 50X70

  

 

  晌午 50X60cm

  

 

  英式蒸馏塔 50X60cm

  

 

  湖 40X70cm

  

 

  艺术家简历:

  于波,1968年生于乳山,现居威海市,艺术学博士,现就职于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08至2015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学习,2010年取得油画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2015年5月取得艺术学博士学位。曾任圣彼得堡中国留学生博士联谊会副主席丶俄罗斯华人艺术家协会执行主席、欧美同学会留俄分会理事。

  传统的坚守

  自二十世纪初至今的一百多年间,世界绘画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现当代艺术风起云涌的浪潮,强烈冲击了传统架上艺术。各种思潮、形式、流派如走马灯似的相继涌现,不同的材料、媒介运用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固然带来了某种艺术繁荣的景象,但在热闹喧哗的背后,真正优秀的大师与作品却是凤毛麟角。与此同时,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西方艺术院校教学模式的混乱,对传统的否定导致原有体系的轰然倒塌。我曾到访过欧美一些艺术院校,感觉在强调创新、个人观念至上的观念影响下,教师的作用、教学的功能已被弱化甚至消解,造型艺术专业学生的习作与创作水准令人颇感失望。今年我带领本校十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到法国巴黎、勒阿夫尔与鲁昂几所美术院校学习交流后,进一步印证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感觉与体会。

  俄罗斯虽然地处欧洲,但因特定的历史缘由及意识形态的对抗,导致了前苏联在文化、艺术及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与美国及西欧保持着理念上的疏远与距离,坚守传统与民族个性成为主流,并影响至今。俄罗斯的绘画、雕塑美术教学继承了欧洲传统的教学模式却有所发展并形成自己特色,在欧美国家中可谓独树一帜。以写生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过硬的造型基本功和对艺术语汇的深入研究;关注现实、强化作品中的形式感;鼓励艺术个性化的形成,这成为俄罗斯美术学院教学的核心与精髓。这种对传统的坚守,给中国的艺术家、教育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广泛的认同。几年前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一次中俄艺术家交流时,曾有人当面问询俄罗斯美院中的教学为何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时,俄方学者大惑不解的反问道:好的东西为什么要改变?坚守是自信的表现,是对优秀传统、自身文化及历史的尊重,是智者的一种策略。正是这种坚守,在培养了俄罗斯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时,也吸引了包括于波在内的大量中国年轻人前往俄罗斯留学与深造。

  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与明确的目标与志向,进一步提升艺术造诣和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于波到俄罗斯留学读博的强烈愿望。而家庭妻儿的牵挂,也许会成为生活的羁绊,但更能转化为刻苦努力,追求卓越的动力。于波铭记自己的使命与亲人的嘱托,珍惜在俄罗斯留学的每一天,流连徘徊在博物馆、美术馆与画廊,开拓眼界,与大师的作品交流、对话,从中吸取养料;在学校聆听导师的教诲,与老师、同学积极交流、活跃思维,认真完成每张作业,力争优异的学习成绩;业余时间博览群书,在准备博士论文的同时,挤压时间通过大量的风景写生等绘画实践,努力提高造型技艺,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呈现在本画册中的作品,即是这些写生中的收获。

  品读于波这些篇幅不大的写生,给人影响至深的是其生机勃勃的鲜活性,大刀阔斧、酣畅淋漓处理画面的气势和充满灵性的绘画手法。他的画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西施金、列维坦和法国的莫奈等印象派画家及其作品。对景写生,难有两点:一是如何用颜料快速地捕捉、确定不同光线下特定物体的色彩关系与色调;二是如何用高度概括的笔法将繁杂的客体准确生动地描绘下来。这两个难点在于波的画面上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并予以诗意的表现:清晨春意盎然的田野与丘陵,正午阳光明媚的夏日都市、波光粼粼的河流与繁忙的码头,黄昏秋日中层林尽染、高大挺拔的树木与建筑,冬日白雪皑皑覆盖下寂寥的庄园与辽阔的大地,每幅画面色调各异,光线明确,物体表现自然松动。在描绘对象时,画家用笔潇洒流畅,变化多端,薄薄的平涂,厚厚的堆积,点染、勾勒、按捺、皴擦等多种手法熟练自由地交换运用,画面由此产生了丰富的肌理变化和强烈的视觉美感。彰显出画家深厚的绘画修养与造型功力。同时也展现出俄罗斯自然的壮丽,资源的丰饶、季节的鲜明特点和浓郁的人文、历史气息。

  结束了数年俄罗斯的博士生留学生活,满载着丰富的艺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怀着理想与人生规划,于波博士回到了国内,展开了新的生活画卷。衷心祝愿他在艺术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与收获!

  1. [内容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