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颖儿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文脉•心迹”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成立五周年作品晋京展亮相北京中国国家画院
时间:2019-01-19 10:56:48  来源:新华网  作者:  

   1月10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学术支持,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资助,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主办,南京万成生态园美术馆承办,淮安市美术馆、扬州市美术馆、南通博物苑、苏州美术馆、金陵美术馆协办的 “‘文脉•心迹’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成立五周年作品晋京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丁杰主持,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方标军先后致辞,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翟优宣读了中国美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从上海发来的贺辞,湖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代表兄弟学会致贺辞,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克,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先后致辞。

  中央编办原副主任王澜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何家英、李翔,中国画学会会长龙瑞,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郭怡孮,文化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殷福,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方标军,南京万成生态园美术馆馆长陈玉杰共同为展览揭牌。

  随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汇集了120位当代中国画一流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参展画家大家云集,既有全国特邀的画家,包括来自10个省级中国画学会的会长,也有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的会内艺术家,包括由全国名家担任的学术顾问、艺术委员会委员、正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等。参展作品全景式地呈现了当代中国画家新的追求、新的探索、新的样式,内容与形式既有传统的古厚,又有探索的新奇,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画的学术维度与创新进程。从这次展出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画家们对传统笔墨继承与研究的脉络,同时也看得出画家们发乎于心、践之于行的创新。在展出的作品中,人物、山水、花鸟都有,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个性鲜明。人物画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亲近社会;花鸟画形式生动活泼,重视构成;山水画则在描绘山川自然的同时,注重个性化艺术语言的表现。画家们以艺术性和当代性的眼光感受世界、体察生活,淋漓尽致的以艺术的语言展现了生活的艺术。

  “文脉•心迹”系列展览是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成立以来,组织策划的一次规模大、质量高、学术性强的展览之一,它既是学会的一个学术的品牌性展览,又是一次学会成员创作成果的集中亮相。该展首展在江苏淮安举行,之后又在苏州、扬州、南通等地巡展,得到了各市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协助,颇受好评,为此次晋京展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美好的期望,本次展览以为民创作为宗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致力于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审美的文化自信;自觉坚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命维新的学术追求。努力推出一批学界专家赞赏、社会大众满意的中国画精品力作,为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为文艺高峰的构筑做出我们新的努力,为江苏美术事业和中国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成立五年来,坚持理论研究与创作并举,举办了一系列学术展览,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等高端学术平台为学会艺术家举办推荐展,在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举办作品展,还与世界级艺术机构法兰西艺术院等开展学术交流,五年来,学会在中国画创作、理论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艺术服务人民,常年性的把国粹艺术送到社区、校园、乡村、工厂、军营和警营,丰富和提升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应和满足了人民审美和美育的需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1. [内容来源:新华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