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知青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赏雪秘籍——中外名家笔下的雪景图 美了千百年
时间:2019-02-17 17:16:23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作者:  

   近日,北京终于下了一场像样的雪!网友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各自拍的各种雪景美照,照片中的雪景正如唐代诗人岑参诗所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皑皑白雪的美景令观者激动,也给画家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及创作灵感,挥笔留作,如北宋书画家梁师闵的《芦汀密雪图》卷,描绘了一对鸳鸯于寒波中游水嬉戏,令清代乾隆帝感叹“鸳鸯两两相随逐,不为严寒异故心”,多么诗情画意。与之相比,雪景在西方画家笔下又如何体现?下面,小编精选了中外画家笔下的雪景图,与君共赏。

  《西岩松雪图》 作者:弘仁[清]

  纸本墨笔 192.5×104.5cm

  弘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释名弘仁,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其画取法元代倪瓒、黄公望,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他重视师法自然,善画山水,传达山川之美,意境伟峻秀逸,“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同成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形成“新安派”;同时,与石涛、八大、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西岩松雪图》局部

  《西岩松雪图》局部

  《西岩松雪图》创作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时画家52岁。画面以局部特写山峰雄伟之势,大山兀立,山石如刀削般险峻而清朗,岩石上的偃松则冷竣静寂;画雪景“借地为白”,略加渲染,山石阳面留白,阴面着墨,树木墨色较浓。整幅作品布局精密,结构严谨,而无板滞之感,得风神懒散、气韵荒寒的奇致。画面着意刻画了象征高尚、纯洁的松树和白雪,形象简洁,是作者精神高度净化后的影迹,给人以伟峻、静穆、圣洁、一尘不染的美感。

  一场缤纷的大雪之后,天与地之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一尘不染,圣洁而空灵。面对着弘仁的《西岩松雪图》,我们的心灵似乎得到了一次净化,变得平静而又清爽。止咐此刻,已不觉都市的喧嚣纷乱,取而代之的是那份久违了的静寂与安宁。这大概就是艺术的神奇魅力。

  1. [内容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