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莫文蔚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书不读完不下山”——平凹之手
时间:2019-02-22 11:04: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霍忠义  

   原标题:平凹之手

  书不读完不下山 贾平凹/绘

  某年春节前夕,我收到一张珍贵的贺卡,是陕西省作家协会寄给各位会员的。

  该卡正面有一幅画。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只笨拙的天鹅。弯曲的细长脖子顶着一只小脑袋,正回头张望,脑袋下是一张长嘴:微张、似叫。两三笔浓墨勾勒出粗大的腹部,大腹下边是两支细细的腿,还有张开的脚蹼,似蹒跚前行。画面用笔简洁,墨色浓淡适宜,构图匀称,静中有动,意趣饱满。画右上角有几个字:“天鹅,乙酉平凹”。

  贾平凹是着名作家,当时他刚以长篇小说《秦腔》斩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此画象征意味浓厚,大致也是作者其时心态的反应,此前,贾平凹已经多次入围茅盾文学奖而且获得了国内的几乎所有重要奖项,却每次总是和茅盾文学奖擦肩而过。

  以书画写心情,也是中国文人的嗜好。贾平凹以文学得大名,却以书画作品获得丰厚的报酬,西安市的大街小巷抬眼就能看见他的字,书店柜台中陕西作家的书名也大多为他所题,这事每每引发专业书画家的强烈吐槽,甚至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如下题目的网文《贾平凹,请不要在书画界搅局》,可见他的书画成就如海中波澜,已经掀起了巨浪。

  贾平凹的所有成就,都源自于他的手,那只神奇的右手。他的数百本书籍里的每一个字都是用这只右手写就,他的所有书画作品也都是用这只右手写就的。人们大抵只看到贾平凹的人前风光,却恐怕不会想到他的人后血汗。

  贾平凹的手稿,其书籍插图中并不少见,他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依然靠笔书写文学的作家之一。当然,不是没有机会换电脑,很多年前,还没有多少人能买得起电脑时,某公司就给贾平凹赠送了一台价值数万元的电脑,但是,他从来没有用过,他接受采访时说:“一用电脑就没有写作的感觉了”。用手,用右手,才会妙笔生花,才会思如泉涌。

  后来,我看到画家蔡昌林在博客上发表的一张贾平凹右手照片,大为感慨。

  其右手中指靠近指甲的位置,有一块又大又厚的老茧,这自然是长期握钢笔书写文字的结果。然而,其无名指的指甲附近也有一块老茧,但比上一块老茧小而薄。写书法画画的人都知道,这是长期持握毛笔的结果。

  说实话,我崇拜这只手。我们对别人的成就,会羡慕嫉妒恨,但是,却经常很少会考虑到人家付出的艰苦劳动。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思动于衷,我忍不住为贾平凹的右手照片题了一联。

  上联:指端磨厚茧

  下联:笔底起风雷

  横批:平凹之手

  贾平凹之所以做得好,只因为他比别人多了两只老茧。

  1.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2. [内容作者:霍忠义]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

点击进入首页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