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知青莫文蔚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刘东瀛工笔花鸟画研究展 工笔绘画中的写‘意’精神
时间:2019-03-17 10:35:46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  

   2019年3月6日,“‘意’态万方:刘东瀛工笔花鸟画研究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鲁迅美术学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华天雪担任策展人,展出了刘东瀛各个时期创作的七十余件工笔花鸟绘画作品。

  工笔花鸟绘画在二十世纪得以极大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提倡科学、写实的文化背景和以西画训练为主导的学院教育。学院教育之于中国画,造型能力得以加强,但中国画作为画种的特征逐渐弱化。中国画的语言无疑是笔墨,在“造型”因素大大强于“笔墨”因素的当今画坛,工笔花鸟画走向了“制作”或“制作+观念”趋势。

  谨严、工致是工笔花鸟画的特征,但若仅图其“貌”,不究其“质”,势必走入误区。被中国画奉为圭臬的“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同样是工笔花鸟画的守则;以中锋用笔为主、笔笔包含起行收的“书法用笔”,也是工笔花鸟画的基本规矩。

  本次展览在作品的选择上尽量兼顾艺术家所擅长的各种题材,全面呈现其在工笔花鸟方面的艺术成就。在展陈设计上,采用“刘东瀛谈刘东瀛”的方式,在多幅作品旁配以画家自己讲授花鸟画技法的文字,既有利于观众从本体语言的角度读懂作品,也借以呈现刘东瀛从教半生的丰富教学经验。

  刘东瀛于1955年和1959年进入东北美专附中和鲁迅美术学院学习。九年的专业训练为她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本功。特别是在鲁迅美术学院求学的五年,时值建校第三年,她所就读的国画专业齐集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出身的赵梦朱、钟质夫、晏少翔、季观之等各科导师,在兼习中西的学习过程中还因诸位传统画家的传授得以亲炙“传统”。

  从求学时期开始,刘东瀛就广学诸家。从宋代的赵佶、林椿,到明清的吕纪、陈洪绶、恽南田,再到近现代的任伯年、陈之佛、于非闇等花鸟名家都是她临摹学习的对象。经过长期的钻研学习,刘东瀛能得以将前人的程式语言熟练地应用于客观物象的表现中,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开启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在刘东瀛工笔绘画的“气息”中,包孕着兼具中西的根基,生动的日常感和亲切感,甚至朴素、实在的为人。

  1981年,人到中年的刘东瀛调回母校鲁迅美院任教,担负起了传道授业之责。教学的客观需要促使她不断梳理、总结创作经验,并最终付梓出版。她从画史画论到具体的勾、渲、点、染、提、醒、积、冲等技法,从章法布局到创作示范再到“意趣为宗,达意抒情”的审美阐释,寓答疑解惑于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中,不负承前启后的教师职责。

  展览力求以年逾八十的刘东瀛老师所作所着为今日工笔画坛提供了一个示范,以研究的态度待之,让观众获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为今日之工笔画坛提供一些借鉴。

  据悉,本次展览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至2019年3月17日。

  1. [内容来源:艺术中国]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