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颖儿百家奖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专访:“以雕塑铸就中法友谊长存之魂”——访雕塑《百年丰碑》作者吴为山
时间:2019-03-25 09:23:35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吴为山  

   新华社巴黎3月23日电 专访:“以雕塑铸就中法友谊长存之魂”——访雕塑《百年丰碑》作者吴为山

  新华社记者杨一苗 任珂

  23日,雕塑《百年丰碑》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揭幕。这座为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而铸就的青铜雕塑,不久将放置于曾留下中国革命先辈足迹的法国城市蒙塔日。

  中国美术馆馆长、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吴为山是这座雕塑的创作者,他在23日参加雕塑揭幕式期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他说:“这座雕塑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所付出的努力,我也希望能以这座雕塑铸就中法友谊长存之魂。”

  从1919年开始,大批中国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他们中产生了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蔡和森等中国革命的先驱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在法国半工半读,既学习新知识,也汲取新思想,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探寻中国的自我发展之路,并从此埋下了中法友好的种子。

  雕塑《百年丰碑》以勤工俭学的“工”字为基本造型,正面以群像方式呈现出十多位留法勤工俭学代表人物形象,背面以法文镌刻有“勤工俭学100周年”等字样。

  在这一作品创作之初,吴为山来到见证了共产主义思想与中国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最初“碰撞”的法国小城蒙塔日。在这里,仍留存有当年中国进步青年学生曾上学、居住、工作过的旧址旧居十余处,当地还有一座中国旅法勤工俭学主题纪念馆,展出当年留下的实物及图文资料。

  吴为山说:“这座雕塑按照历史本来的样态选取形象,以先辈们留下的影像为原型进行创作。所以,雕塑所呈现的是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和革命先辈年轻时的样子,这是一群胸怀理想、生机勃勃、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年轻人的形象。”

  在《百年丰碑》人物群像的背后,一块块石头垒起了丰碑的意象。吴为山说,雕塑中人物的“动态”与丰碑的凝重形成了对比,希望观者能从这一意象中,将那一段历史“活化”到今天的现实中来。

  “从历史中映照出今天与未来”一直是吴为山雕塑创作的主题,他长期致力于通过经典作品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推动当代中国艺术在全世界的传播。近年来,他的代表作品《齐白石与达芬奇对话》《孔子》《孔子问道于老子》等立于世界多地。

  “过去的1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100年。”吴为山说,“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到了世界前列,把这作为起点审视今天中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故事及艺术形象值得书写。”

  1. [内容来源:新华网]
  2. [内容作者:吴为山]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