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颖儿百家奖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国宝回家”折射沧桑巨变
时间:2019-03-28 09:19:01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原标题:“国宝回家”折射沧桑巨变

  “我们很自豪能将这些文物归还给我们的朋友,它们是中国人民传承和身份的象征。”近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理孔特的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了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十余年漫长追索后,796件(套)国宝终于踏上回家之旅,这也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消息甫一传出,网友们齐呼“欢迎国宝回家!”

  796件(套)文物,凝结着中华悠悠5000年文明岁月。上溯古朴浑厚的马家窑彩绘红陶罐,惟妙惟肖的汉代陶猪俑;及至典雅精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画精细的民国紫砂壶,辉煌璀璨的华夏文明都可以在这些文物中聆听到回响。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迎回在流离岁月里散落的民族瑰宝了。从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等文物被成功追回,到漂泊海外百年的青铜“虎蓥”回到祖国怀抱,再到美国政府向中国归还361件(套)流失文物……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通过外交斡旋、司法合作、友好协商等方式,已经促成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每一次文物回流,都会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文物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与延续。五千年岁月流转,这片土地上的沧海桑田,都能在一砖一瓦、一瓶一罐中找到索引。这些吉光片羽一旦流落海外、有家难归,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还可能导致历史记忆的残缺、文化基因的损伤。正因此,文物也只有扎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层中才能展现出真正的魅力,最好地发挥传承历史文化、滋养民族精神的价值功能。敦煌壁画镶嵌在莫高石窟内,“昭陵六骏”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才能真正焕发出深入人心、润泽千里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回家的不仅是796件(套)国宝,更意味着历史记忆的再度丰富、文化情感上的安抚慰藉。

  以更大的视野观之,文物的流散与回归同国家治乱、民族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回溯过往,圆明园中的世代珍品惨遭列强抢夺破坏,西北文物被殖民者以“文化考察”为名洗劫,19557箱南迁的故宫文物不得不在战火中万里流徙……一个个令人痛心的事件,无不发生在山河破碎、积贫积弱的年代里。即使在今天,阿富汗文物还通过世界巡展寻求保护,叙利亚千年神庙在战争中难逃被炸毁的厄运。幸运的是,如今的我们不仅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国之瑰宝,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也在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下重归故里。如果说,曾经珍贵文物的流失,铭刻着一段屈辱、义愤的历史,那么今天文物的回流,则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生动注脚。

  流失到回流,历史潮流的悄然变化,折射出中国实力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如今,仍有无数背井离乡的文物,孤零零地陈列在异国他乡的展台上,辗转于利益勾兑的名利场,追索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宝回家”。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会有更多的中国文物回归祖国,因为我们复兴强大了!”

  1.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