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莫文蔚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燕归花谢 又过清明
时间:2019-04-05 14:28:27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作者: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这是清代着名词人纳兰性德在清明节悼念爱人的词句——时光因循,一般风景,却两样心情。曾记否,桃花影里的三生誓言?而现在,你却已离开我的身边。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也是关于纪念的节日,与清明有关的词句总带有一种“离愁”,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兰陵王》:“……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愁一箭风快”,尽是惜别之情,离别之怅,回头那人已遥在“天北”。回首往事,似真似假,就像梦一场,在回忆中徒留暗自神伤。 哀思与离愁透过时光的重重幕帘,因循于清明之际。

  悲欢离合总关情,清明只是节气,真正的寄托在人们的“情念”之中。在这样的日子里,提篮扫墓,在扫墓的过程中,完成国人敦亲睦族、慎终追远的责任和仪式。

  清明也不总关离情,它介于仲春暮春之间,气温回升,大地开始吐故纳新,呈现出旺盛的生气——“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轮转,也包含人性道德的关怀。在“生”地,我们要以感恩纪念之心向“来处”看,就像重视“根”的作用一样。

  千百年来,宗亲家族的绵延形成了中华民族祭祖的习俗,在这个“万物生长、清明洁净”的节气中,向祖先进行庄重地祭祀活动,送上做为子孙后代的思念与敬意。这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前进、感恩、奉献、回馈的动力,是中华文明不断绵延、继往开来的人文基础。

  左传有言“国之大者,在祀与戎”,在古代祭祀被上升到与军事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祭祀中,敬天地、拜祖先,无不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对先人的尊敬、感恩之情。

  在当代,除了对自然和先祖的敬意和纪念,还汇入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致敬潮流,“4月3日,第六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接仪式在沈阳举行。”(来源:《光明日报》文章《英雄,归来》)

  网络中,人们纷纷向英雄致敬,迎接英雄们回家。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对英雄的敬意而悄然形成的一股“正气、正念”,如春风化雨,感动人心。

  可以说祭祀是一种感恩的教育,感恩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感恩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感恩那些虽平凡却为大家做过奉献的人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感恩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前进的力量。(鲁婧)

  有关“清明”的诗与画:

  明 文徵明 江南春词意图卷(局部)

  长安清明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 禹之鼎 西斋行乐图卷(局部)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 王翚 临古山水四段卷(局部)

  清明日清远峡作

  朝代:唐代

  作者:徐铉

  岭外春过半,途中火又新。

  殷勤清远峡,留恋北归人。

  月之迷 作者:郎静山 1955年创作

  清明夜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 [内容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