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内心独白与时代观照——苏新平早期版画首次展出
时间:2019-06-17 10:07:09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  

   版画作为苏新平先生艺术的起点与原点,渐次递进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时间、空间、身份上的不断延展,在艺术的界限上也不断地扩充,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交错并置,表达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的语言图式。

  ——策展人隋丞

  展览现场2019年6月15日,由爱慕集团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隋丞担任策展人的《苏新平版画艺术研究展》在北京爱慕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艺术家苏新平从艺4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版画作品,特别是早期的木刻版画作品尤为珍贵,是首次面向公众亮相。

  展览现场对于苏新平来说,多年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经历是不断“寻找自我”和“回归自我”的过程,不同的成长阶段面对世界的态度与心境千差万别:少年时期需要独自面对整个世界总是心怀抗拒,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与自我意识的强大,逐渐成长与蜕变回归到一种通透的状态;而到了现在则是“在不断质疑和追问当下的状态之后对初衷的回归”,这种变化自然融入到苏新平的艺术创作中,使他的作品拥有各个时代的清晰印记。

  展览现场根据创作时间与艺术语言的变化,展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艺术家在天津美术学院读书期间的木刻版画,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研及留校阶段的石版画,以及最近几年的铜版画作品。在谈到前两个阶段的创作初衷时,苏新平提到: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兴起一股描绘边疆异域的艺术思潮,但大多流于表面,仅仅呈现了异域风情。

  观众观看苏新平1980年代木刻作品来自内蒙草原的他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他的版画作品中,并没有停留在对草原风情的描绘,而是将他熟悉的草原生活内化为一种精神线索,成为贯穿于作品中的独特气质与艺术语言。正如在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白马”,已不单是草原风物的符号,而是成为艺术家切入当代社会的一个视角,与自我独立精神的化身。

  艺术家苏新平与策展人隋丞在展览现场苏新平是一个勤奋的艺术家,从这次展出的早期版画作品数量可见一斑。粗旷与细腻,朴拙与诗意这两组看似矛盾的风格其实一直巧妙地融合在苏新平的作品中。或许草原的辽阔与诗意早已内化为他的精神世界,而对现实世界的敏感则总让他寻找到社会与理想的矛盾,并表现于画面之上,不仅是他内心世界的独白,同时成为时代进程的观照和记录。

  苏新平 风中白马 1987年爱慕跨入第26个年头,始终以“创造美,传递爱”为企业使命做有文化影响力的时尚领导品牌,引领起崭新的时尚生活方式,与公众分享更加多元的文化与艺术之美。爱慕美术馆成立十年来已举办70余场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作品展览,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艺术独到之美的别致舞台,并始终致力于以公益的形式打造开放、多元的文化分享平台,在注重当代艺术与时尚新锐的分享的同时,也关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艺术。

  展览将持续至7月15日。

  苏新平 习作 1981年附:艺术家简介

  苏新平,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入部队服兵役,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促进奖”提名奖、鲁迅版画奖等。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七届教学名师,2014年获得“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油画类大奖”,2015年获“四个一批人才”称号。作品曾被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美国波特兰美术馆、美国旧金山博物馆、日本福冈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收藏。

  1. [内容来源:艺术中国]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