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美育的初心
时间:2019-07-30 11:15:51  来源:美术报  作者:  

   原标题:美育的初心

  百年以来,作为中国的国立美术高等学府,中央美院的一代代美术教育家始终以“为中国造型”和为中国美术育人的目标为己任,创作艺术佳作、培养美术人才。这所世纪学府的发展历程,早已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不但持续书写着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的时代篇章,更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缩影。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信文迅速传遍美院校园,传遍美术界、文化界与社会各界,引起了美院师生及全国美术界的热烈反响。习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于一代代优秀艺术家、美术教育工作者勤恳耕耘、专心治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是对于百年央美的寄语,更是对于美育精神的弘扬。其核心重点围绕着“美育”问题,谈及了美育的初心、特点与使命,也涵盖了美术创作、教学与研究领域的诸多要义。

  其一,美育的初心,百年的传承。“耄耋之年,你们初心不改,依然心系祖国接班人培养”,习总书记的信中六次出现“心”字(“专心”、“初心”、“心系祖国”、“美好心灵”、“身心”、“大爱之心”),亦足见其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信文言之殷切,更点明了新时代文化语境中的美育之重、美育之难。一百年前,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中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认为“吾人精神上之作用,普通分为三种:一曰知识,二曰意志,三曰感情”,而“纯粹之美育, 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在那个时代,“以美育代宗教”的观念将力挽民族危难之重任寄托于民众之觉醒,期以崇高的审美精神感召与振奋民心。中央美术学院长期积淀的学术传统,正以其“尽精微,致广大”的精神,感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美术人的创作与人生。

  其二,遵循美育本体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习总书记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品格与智慧的双重要求。在年近百岁的周令钊先生、耄耋之年的戴泽、伍必端、詹建俊、闻立鹏、靳尚谊、邵大箴、薛永年先生等老教授写给习总书记的信中,表示要“以新时代的美育提升人民大众的审美素养和精神境界,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精神。”家国情怀的孕育与积淀,离不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本土审美精神的传习、研究与弘扬,而创作承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与国人审美追求的艺术作品,才是当下中国美术的首要课题。

  其三,以大爱之品德育人,以大美之格局为艺。“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是习总书记为中央美院人才培养与艺术创作提出的殷切期望,也为新时代美育指明了方向,可谓语重而心长。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言,“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立德立心,以尽善而尽美,也是每个时代艺术家的终极追求。习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即指出,文艺作品要“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美术创作的温度、力度与广度,正体现在创作者、研究者心怀民族国家的视域、格局与胸襟,以艺术之眼观照社会、心系国族,在即刻的视觉表现中贮存永恒,在纷繁时代的变化中追寻不变。

  从耄耋之年的白发先生,到“00”后的青衿学子,在习总书记给美院老教授回信的结尾,依然落脚于对青年一代、祖国未来艺术家摇篮的期许。自己身为美院的教师、美术工作者,更当进一步领会、学习习总书记给美院老教授回信的精神意旨,在为人为学、为师为艺的漫漫路途上,不忘美育的初心、艺术的初心,将“大爱”“大美”的美育精神,贯注于教学、思考、创研与生活之中,永远向着最初的理想执着行路。

  1. [内容来源:美术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