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 麦积山石窟造像风格欣赏
时间:2019-08-06 07:59:53  来源:美术报  作者:  

   原标题: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

  麦积山石窟在甘肃天水城东南约45公里,石窟的开造,是在十六国时期。麦积山同样属砾岩(红土与砂石构成),因此多数为泥塑造像,仅在少数洞窟中有石雕造像和造像碑。塑像原来也是外加彩绘,由于这里气候与敦煌相比多雨潮湿,所以彩绘大都不存,现在所见塑像有彩绘的,均为后世重新加彩。

  麦积山石窟在北魏时代的造像风格分“粗犷健壮”与“秀骨清像”两种,至北朝末期,情况与敦煌莫高窟、云冈、龙门的发展顺序是一致的。

  74号窟的北魏早期佛像泥塑,是麦积山现存年代最早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十六国后期所作。佛像面型方圆,高鼻深目,健壮的身躯与云冈早期风格较为接近,相对而言,外来因素多些,与莫高窟北魏彩塑相比,显然莫高窟彩塑显得更古朴些。

  121号窟为北魏时期的菩萨与弟子像,菩萨高1.23米,弟子高1.22米,菩萨与弟子靠拢在一起,似乎在窃窃私语,极为生动有趣。菩萨身材修长,细颈削肩,身穿汉式上衣,下着长裙,面相清秀,是典型北朝后期的“秀骨清像”式风格,形象可爱呼之欲出。这种会心的微笑,使人联想起东汉时期的许多下层劳动人民身份的陶俑。

  87号窟为北魏时期的迦叶像,有异国梵僧的气质,刻划出了一位性格鲜明、博学识广、精能佛理的长者形象,它展现出麦积山石窟北朝雕刻艺术的高度水平。

  西魏与北魏后期相比,总的造型特征大致接近。123号窟的西魏女侍童,天真烂漫,生动活泼,富有诗意,是西魏时泥塑杰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泥塑中的杰作之一。同一窟的男侍童面相浑圆俊美,是天真聪慧、憨厚淳朴的少年形象,丰腴中带俊秀,身穿“胡服”,因西魏推行过汉族“鲜卑化”政策,造型生动洗练,手法写实概括。

  以上麦积山北魏——西魏的泥塑虽不是像云冈早期那样的大型雕塑,但艺术水准很高,超过莫高窟早期彩塑。就“传神”这一点,以及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表现的虽是佛、菩萨,但更给人鲜活的现实感,就这一点而言,艺术水准极高,超过其它石窟的同一时期雕塑。“秀骨清像”一类特征,特别明显。与“犍陀罗”“笈多式”等外来样式远远拉开了距离,与西安出土的西汉女俑相联系,可以看出更多的是民族的传统。麦积山石窟造像一直延续到隋、唐、宋,宋改塑的女供养人是宋代雕塑中的杰作。

  1. [内容来源:美术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