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百家奖莫文蔚我的长辈颖儿
通用封面banner

书画动态

  • “康乾盛世”的精妙殿本

    “康乾盛世”的精妙殿本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为圣祖玄烨六旬正诞,天下臣民赴京庆祝者以亿万计。时逢圣祖巡幸过霸州水围,臣民自畅春园至神武门辇道所经数十里内结彩张灯,杂陈百戏,迎驾登殿受朝贺。画面宏伟,构图严谨,人物密致,景物繁复,详尽描绘了遐迩臣庶迎銮呼祝的盛大场面。近观图中的场景及人物表情、身姿、衣饰,所有细部的绘刻均精丽、细腻、到位,“恍若目接而身临之”。作品意在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但对考察清代庆典活动和市民风情则是难得的图像资料。

    2019年03

    06

  • 感受传统之美——西泠木活字摭谈

    感受传统之美——西泠木活字摭谈

     西泠木活字在西子湖畔大放异彩,既以版刻、纸墨之古致清雅而名胜,亦刊经世资鉴之艺文典籍,金石书画之研究、国学之保存与活字印刷相辅相成,展现了大时代下传统文人的顺行时势与独善其身。

    2019年03

    06

  • 讲述藏在名画中的历史

    讲述藏在名画中的历史

     长久以来,一直很怕读某些“专业”人士的美术评论,复杂的句式、生僻的词藻,构建起高深而虚幻的表达,似乎读者没被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曲折晦涩的句难倒就显不出自己的才情。

    2019年03

    06

  • 程敏工笔人物画教学“写生·创作”学生作业展开幕

    程敏工笔人物画教学“写生·创作”学生作业展开幕

    近日,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写生·创作’工笔人物画学生作业展”开幕。原艺术学院院长赵振乾、现任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江涛、院长席卫权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对程敏老师在教学上的付出与努力给予了肯定,对同学们的参展作品给予了认可,同时,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并由衷地祝愿本次展览圆满成功。

    2019年03

    06

  • “余清楚书法精品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开展

    “余清楚书法精品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开展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好字才是书法,丑字不能算书法,现在丑书横行,那些‘丑书’连字都算不上,更遑论书法?如果非说是一种艺术,那就是行为艺术。”当日上午,人民网总编辑、人民网书画研究院院长余清楚在“余清楚书法精品展”展厅现场中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写字非一日之功,必须要有‘童子功’,从基础练起,从传承中创新,这中间没有一点捷径可走。”

    2019年03

    06

  • 中国美术馆举办“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举办“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周玮)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的“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2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2019年03

    05

  • 不应忽视书法的章法

    不应忽视书法的章法

    书如其人,书法创作要展现个人的性情,但书法又是有章法遵循的。只有章法运用得恰当,写出来的字才能体现书法之美。章法统领着书法作品的外观与内涵,或雄浑遒劲,或秀美飘逸,或端庄工整,导引着书法艺术的视觉感受。

    2019年03

    04

  • 以自己的审美观去取舍——从《石鼓文》看篆书创作

    以自己的审美观去取舍——从《石鼓文》看篆书创作

     有意识创作,即作者在艺术构思上以明显的主观追求为目的,或设境或立意,或以原蓝本风格为尺规,或集字等,时时想着自己是在创作,以及为什么在创作,如何创作。因此,这种创作出来的作品不可能具有超脱和个性鲜明的风格与境界,即使他的技能含量再高、再精湛,也属于初级创作阶段。

    2019年03

    04

  • 脱胎换骨:漆艺术的当代传承

    脱胎换骨:漆艺术的当代传承

     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从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漆弓,到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碗,无不佐证着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韩非子·十过第十》记载:“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性,进入到审美创造的文化之旅。

    2019年03

    04

  • 中国学子的艺术留学之路

    中国学子的艺术留学之路

     创立于 2013 年、提供“一站式”艺术留学服务的PS-ONE(品思)日前宣布,获得了来自弘成教育投入的数千万级A轮融资。据了解,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师资与产品、在线教育的内容扩展与布局优化,致力于打造涵盖多领域的教育布局。

    2019年03

    04

  • 夏文化探索:态度、方法与证据

    夏文化探索:态度、方法与证据

      夏文化探索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命题,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追求,很多问题趋于清晰,但在一些关键认识上仍存在重大分歧。归纳来讲,这些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于夏代信史地位的基本态度,考古学探索夏文化的基本方法以及论证夏文化的基本证据。笔者拟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9年03

    04

  •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年新春伊始,“栖——余春明油画作品展”在北京饭店A座·馆藏艺术馆二层展厅展出。由展览主题“栖”,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波德莱尔的着名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而余春明的作品里正是描绘的中国民居。这些散落在大地山川的人类的痕迹与遗存,是余春明三十余年来孜孜探索的画面主题与情感之源。

    2019年03

    02

  • 水墨抽象语言的探索——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水墨抽象语言的探索——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年2月27日,“乙亥迎春——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在北京皇城艺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展出了李可染画院馆藏的李庚、唐双宁的作品50余幅,来自艺术界、企业界、金融界及其他各界人士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2019年03

    02

列表+内容通用右边第一
通用列表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