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艺术家

吴为山:艺术品最好的归宿就是被国家收藏
时间:2017-08-17 09:41:10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青年艺术这几年一直是热点,打着类似旗号的展览更是屡见不鲜。由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并主办的“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近日与公众见面,共展出近60件雕塑、绘画作品。

  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年轻艺术家不等于没有好作品,像梵高、拉斐尔都在三十五六岁时就创作出伟大作品。如今,中国美术馆为青年艺术家举办专场展览,就是要把未来的大师作品收藏进来。“作为国家美术馆,不仅是体现一种眼光,更重要的还是对年轻人的鼓舞。”吴为山说,想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相当不易,“美术馆一年有90多场展览,其中也包括中宣部、文化部交办的很多大型纪念展。由美术家自己申报,并获许进美术馆举办展览的,一年也就30多场。”

  “当然,不等于参展的作品都要收藏,我们叫‘收藏展’,是往这个方向努力。真正要达到收藏,还要有一批专家来评。”吴为山介绍,在馆内目前收藏的10余万件藏品里,单单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的画作就有几百张。“当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被收藏进来,也成了国宝。”他还说起一则趣事,有一位着名艺术家某天黄昏跑到中国美术馆想借库房里的作品看看,“我告诉他,这个时间到中国美术馆借这件作品,等同于你在临下班时分跑到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把库房里的金锭抱出来看看,私人关系再好也不行。”

  与如今市面上动辄逾亿元的拍卖价不同,当年不少国宝走进中国美术馆库房几乎是“白菜价”。着名画家罗中立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当初给他的收藏费仅为360元;吴冠中把一批作品捐给中国美术馆,奖给他200元,但他分文未取;国画大家潘天寿生前挑选了19件作品,捐给中国美术馆。

  “艺术品最好的归宿就是被国家收藏。经常有人跟我讨价还价,我就不要了。因为你本身就没有这个境界,我要你的东西干什么?”吴为山还为当初自己的一个决定后悔不迭。2006年他在中国美术馆办了一场展览,馆里提出收藏他的17件展品。“有艺术家跟我说你不要都给他们,象征性给几件就可以了。我听了以后,觉得很有道理,最后同意他们收藏了9件。”如今当上馆长后,他虽有心捐赠却已不便,“总不好在收藏证书的抬头和落款都是‘吴为山’,还要给自己发收藏费。”

  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吴为山也给出忠告:“所有的艺术家应该不同,只有不同,才能体现你的真价值。”他透露,有时候参加大型全国性展览,乍一看发现一个人挂了5张作品,走近一瞧落款,才知道是5个人画的。“现在都喜欢画大画,无论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风格差不多都一样。”他说,有一所大学办了一个工笔绘画训练班,送给全国美展20多件作品,虽然是一人一张画,但看着就像出自一人之手,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陈涛)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