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年代留声

“音乐老黄牛”吴颂今带广州观众穿越流金岁月
时间:2017-09-18 11:08:37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  

   整场演唱会高潮迭起,不仅带观众穿越了30年的流金岁月,更是感悟了吴颂今无比励志的音乐人生。

  

 

  信息时报讯(记者 谢奕娟) 前晚,一场集结了廖昌永、陈思思、扎西顿珠、张咪、甘萍等老中青少数十位乐坛歌星的《岭南飞歌30年——颂今作品群星演唱会》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上演。音乐会的主角,是有着“音乐老黄牛”、“甜歌大师”、“儿歌爷爷”诸多美誉的着名音乐人吴颂今。今年71岁仍在笔耕不辍的他,身居岭南30年,创作了《风含情水含笑》《军中绿花》《你那里下雪了吗》等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更是一手捧红了杨钰莹、陈思思、小曾等乐坛红星。整场演唱会高潮迭起,不仅带观众穿越了30年的流金岁月,更是感悟了吴颂今无比励志的音乐人生。

  歌坛伯乐:捧红杨钰莹陈思思小曾

  当晚的演唱会分为四大篇章,开篇的一组怀旧甜歌,就带大家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东乐坛。上世纪80年代末,从江西来到岭南的吴颂今,联合志同道合的本土音乐人韩乘光,推出了词曲百分之百的原创品牌“岭南甜歌”。《茶山情歌》《风含情水含笑》都有很不错的唱片销量,其中《小妹甜甜甜》这首歌,就是吴颂今为他最得意的弟子杨钰莹量身打造的形象歌曲,当晚由他的甜歌新弟子任妙音重新演绎。

  作为一位富有眼光的伯乐,经吴颂今培养包装后走红的歌手多达数十位,从甜歌玉女杨钰莹,到新民歌天后陈思思;从军营民谣的小曾,到唱儿歌的小蓓蕾组合,还有甜歌新星任妙音、励志歌王许家豪等。对此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主席、词曲作家付林评价说:“我的同龄人颂今,不仅是歌坛上的一棵常青树,还是幕后最有影响的包装高手。每一位明星背后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他则是故事的主角。”

  作品走心:影响四代人

  演唱会的30余首歌可以说是首首精彩,是从吴颂今在广州创作的数千首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走心之作。除了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还包括《南方的风》等一批岭南风情浓郁的粤语歌曲,他今年创作的《快递小哥》《手机爸爸》等时尚最新作品。

  不少观众是在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之后才赫然发现,原来吴老的创作贯穿了各个领域,他为大学生群体创作了《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那里下雪了吗》等校园金曲;为战士们首创军营民谣,《我的老班长》《军中绿花》从部队流传到校园和社会,在KTV里点唱率居高不下。

  就连在幼儿园小朋友中脍炙人口的儿歌《小手拍拍》《老鹰抓小鸡》也是出自吴老的创作。当晚,这两首儿歌的粤语版由东山少爷廖寰、西关小姐彭雨菲与广州的小蓓蕾组合一起欢快演绎。据透露,不计报酬为孩子们写歌50多年的吴颂今,至今已创作了《小手拍拍》《井冈山下种南瓜》《家族歌》等1500多首好听的儿歌,快乐了一代又一代小朋友。

  银发劳模:人生70岁仍在笔耕不辍

  晚会插播的短片中,展现了吴颂今充满故事的音乐人生。今年71岁的吴颂今,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江西九江庐山脚下。1987年,已是不惑之年的他,为了音乐生涯的更好发展,从江西南下广东,被作为优秀人才,引进了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刚到广州时,一切几乎从零开始。从同事们眼中陌生的“老吴”,到亲切地称呼他“今叔”,一晃30年过去了。

  去年九月,展现他半个世纪的音乐生涯,《流今岁月50年——颂今作品群星演唱会》在京举行,获得巨大成功。今年,恰逢吴颂今移居广州30年。

  为了总结,也为了感恩,特意打造了这台音乐盛宴。整场演出登台的歌手多达78人,合唱团员有170余人,加上几支舞蹈团队,参演人数超过了400人。

  如今白发苍苍的吴颂今,童心不泯,激情不减,自称进入了音乐创作的“爆发期”。中国音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炬评价说:“颂今亲身经历了整个音像年代,并从头干到尾。他创作加编录,引领新潮流,策划出版了一盘又一盘畅销带。如果你没见过此人,一定会想象颂今是个‘三头六臂、叱咤风云’的风云人物。其实,他的平易近人,就像一位邻家大叔。”

  吴颂今则谦虚地表示:“这其中的许多词曲,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的,是词作家为我写出好歌词。我再谱曲;有的,是作曲家先作出旋律,然后我再填词。还有编曲老师们,为我的歌配器制作出动听的伴奏音乐。可以说,如果没有各位合作伙伴们的辛勤付出和心血,就不会有这些好作品。”

  1. [内容来源:信息时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zha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