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纪录

一部小成本纪录片 为何能赢得人心?
时间:2017-08-17 17:22:07  来源:温州晚报  作者:温州晚报  

   国内首部“慰安妇”纪录电影《二十二》上映 高上座率推动排片不断增加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由青年导演郭柯执导的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正式在全国公映。

  面对一部成本仅300万元、受众狭小、题材又不受主流支持的纪录片,影片上映前《二十二》片方及导演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对票房没有太多的期待,“我们的目标票房约600万元,因为这意味着能有20万人进入电影院观看。在1932年到1945年间,至少有20万中国女性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

  截至昨日23:00,《二十二》排片从首日1.5%上升至4.9%,上座率达到34.3%,超过《战狼2》的14.2%,票房达到1710万元,这样的成绩让导演郭柯连称出乎意料。

  二十二位老人仅八位在世

  片中,所有愿意面对当年遭遇的老人和长期关爱她们的人士,讲述着她们当下的生活。导演郭柯曾在2012年拍摄过同题材的纪录短片《三十二》,两年后开拍的《二十二》则是他“把自己退后,抛弃摆拍”的成长之作。截至2014年中国有22位老人公开了“慰安妇”身份,郭柯便带着团队花了十几天时间走访寻找这些老人,随后影片在当年5月开拍,2个月内以严格遵守老人作息时间、不打扰老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完成了拍摄。

  如今影片正式上映,二十二位老人现在仅剩八位还在世。郭柯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韦绍兰老人,“她家境不好,有一次我们四个人在春节前去看望她,给了她500块零用钱,晚上我去跟她告别时,她从衣服里掏出四个红包,跟我说你们四个人要回家过年,拿着给妈妈买点糖果吃。我打开后发现里面分别装着100块钱,当时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影片拍摄完成后,许多发行商希望郭柯能加一些让观众“有情绪会哭”的“家国仇恨”元素,而郭柯始终坚持把这种看似平淡的“情感”保留在片子里让观众慢慢体会。

  讲述战争罪行并非消费苦难

  在郭柯的坚持下,最终剪辑出来的《二十二》大多是一些相对平静的画面,没有震撼的配乐,没有煽情的旁白。

  郭柯感慨,《二十二》里每一位老人说起过去都是点到即止,深入的内容就不会说了。但谈到她们的家人,无论对她们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都会让她们流泪。

  《二十二》最大的意义,必然不是电影技术的水准有多高超,而是它提醒观众不应该忘记战争带来的罪行,不应忘记日本在中国推行性奴隶制度的真相。如今“慰安妇”幸存者屈指可数,她们的平均年龄已过九旬。也许老人们都逐渐走到生命尽头,但对她们受到的伤害“讨回公道”的斗争之路,依然漫长。

  至于网络上“贩卖伤痛”“二次伤害”的质疑,郭柯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果只是把她们当作普通老人,那就没有伤害,你为什么非要给她们加一个‘慰安妇’的帽子?我这样说可能有点得了便宜又卖乖,但我就是希望大家多去看看她们,让我们下一代人知道她们虽然曾经是受害者,但都只是普通老人,晚年过得非常平静,最重要的是把这些信息传达出去。”

  众多明星为电影发声

  在《二十二》上映前,不少明星的自发“安利”让这部影片获得了更多普通观众的关注。负责影片宣传的朔果莲莲创始人苏北淇说:“很多明星自发录制宣传视频,还找来同行一起支持,例如管虎,他非常了解这段历史,也谈了很多。张歆艺为电影资助了100万元,她还专门给冯小刚导演写了一封信,介绍这部电影。冯导随后在微博转发,引来了不少关注。”

  而对于发行环节,最大的难点在于点映,负责该片发行的润智影业总经理刘倩羽表示,“要让影片在上映首日的排片有1%,必须得率先开点映,但点映数量也不敢过多。我们得保证开了点映就有人看,因为上座率是排片的最大保证。”

  《二十二》在不同地区的影院都采用了最原始的地推方式来做点映,当达到了观影需求影院就会放映一场。“只不过因为经费不够,大多数帮忙的人都是志愿者。后来还有影院主动要求点映,才让影片看到了上映后会有的生存空间。”刘倩羽说。

  在郭柯看来,影片的意义从来不在于票房,从开始到现在他丝毫没有票房的压力,只不过是让想看的人看到,“除去成本,如果还有一些盈余的话,我想把剩下这些钱都花在老人们身上。”

  1. [内容来源:温州晚报]
  2. [内容作者:温州晚报]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