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军旅

老营盘中寻初心
时间:2019-08-20 08:06:20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兰州8月19日电题:老营盘中寻初心

  新华社记者张选杰、李兵峰

  初秋时节,河西走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坐落在这里的几处沉寂的老营盘,迎来了200多名老兵。

  “我们是曾经驻防这里的原兰州军区某团的老兵,34年前我们在这里分别,今天相约来到第二故乡,在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寻找初心。”刘来源是这个团最后一任政治处主任,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站在老营盘上,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1985年,这个团的官兵坚决服从命令,成为百万大裁军的一员,大部分人脱下军装离开了部队。

  这个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上世纪60年代末从陕西移防甘肃,数万名官兵艰苦奋斗、刻苦训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圆满完成了一系列特殊的战备训练等任务。

  那一年,官兵们离开部队时,最后以唱响军歌的特殊形式,告别绿色军营、告别军旅生涯。

  “我们这些老兵来到老部队寻初心,用这种特殊形式永远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从这个团走出的老兵周有信说。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如今,这些早已不复青春年华的老兵,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地赶来,在当年的军营,排着整齐队伍,再次唱响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这些老兵们重访当年西路军浴血奋战的硝烟战场,参观完古浪战役纪念馆,又来到一座无名陵园,瞻仰祭拜安葬在这里的战友。在河西走廊驻防的16年里,这个团先后有27名官兵长眠在这里。

  “以我血肉之躯,筑你铜墙铁壁;以我非人之苦,换你天下之乐……”忆壮举、想往昔,一些老兵争先朗诵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来表达缅怀之情。老兵们神情肃穆,有的人一遍遍擦拭着战友的墓碑,久久不肯离去。

  相聚的整个过程中,最隆重的环节是发放《我的河西我的团》文献资料,大家都整齐着装,像宝贝一样接过这个特殊的相聚礼物。

  “这本资料是数十名老兵,以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形式,讲述的这个团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再现了官兵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老兵们不变的军人品质和家国情怀。”曾是这个团战士的高建国说。

  从这个团退伍的老兵于景志今年已68岁,他捧着《我的河西我的团》对战友们说:“现在党中央倍加关爱退役军人,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厚爱、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我们更要以感恩之心回报党、回馈社会。”

  1. [内容来源:新华社 ]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上一条:一张老照片里见初心
下一条:返回列表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