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军旅

雷海先锋——记东部战区海军某扫雷舰大队新型士官专家群体
时间:2019-09-11 09:31:08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上海9月10日电题:雷海先锋——记东部战区海军某扫雷舰大队新型士官专家群体

  黎云、方立华、周小舟

  入夜,五彩霓虹倒映在黄浦江中,波光粼粼中尽显繁荣安宁。不远处,黄浦江汇合长江,奔流入海。

  很少有人知道,繁华的黄浦江畔,有一支扫雷部队——东部战区海军某扫雷舰大队,14名中高级士官组成的“士官专家组”活跃在这里。

  谈及大队历史,“士官专家组”的成员无不倍感自豪。新中国成立前后,国民党残余力量在长江入海口布满了水雷,企图封锁重要航道,掐住年轻共和国的海上咽喉。

  1950年3月,这支队伍应战而生,一经组建便先后参加长江口扫雷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清除上下大陈岛航道等战役战斗,扫除各类水雷数十枚……

  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这支队伍与生俱来的初心,也孕育出“士官专家组”雷海亮剑的底气和担当。

  在一次实布实扫实猎实兵演练任务中,灭雷炸弹拉发索突然断裂,爆炸进入倒计时……某猎雷舰的甲板上,时间仿佛凝固,几名战士大脑一片空白。

  “你们立即撤回船舱。”1秒的沉寂后,班长王文强发出了指令。他独自一人留在后甲板,冷静拆卸炸弹后盖,稳稳取出引信里的电雷管。几分钟后,危机成功排除。

  王文强就是“士官专家组”成员之一。14名“老”士官,个个是备战打仗的排头尖兵,为推进新型反水雷作战能力建设发挥了骨干和“酵母”作用。

  寒冬腊月,一枚灭雷具意外落入海中,猎雷班班长、二级军士长谭爱锋推开战友,跳入海中,把灭雷具拽回。

  一次某扫雷舰过航某敏感海域时,主机突发故障,舰艇顿时失去动力。主机区队长、二级军士长杨胜海第一个冲进机舱,冒着飞溅的高温机油苦战6小时成功修复主机。

  繁忙的黄浦江航道上,一艘失控黄沙船突然撞向靠泊在港的某扫雷艇,正当该艇被撞离码头失去控制之际,扫雷枪帆区队长、四级军士长王占淀沉着应对,第一时间抛出右锚,成功避免了重大事故。

  随着海军转型建设,从技能型向实战型、工匠型转变,是这些“兵专家”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的生动写照。

  深夜,灯火通明的大队士官专家工作室内,围绕“不同水深和地形,手雷爆炸产生的声波最大引爆距离”的讨论还在继续。“距灭雷弹200米,两枚手雷爆炸产生的声波数据概括不全……”年初以来,这已经是士官专家在一起“会诊”攻关的第3个课题。

  “士官专家组”的研究课题来源于战场一线、服务于战场一线。在他们的带动下,官兵们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蔚然成风。大队基层创新成果展评会上,摆满了各类扫雷舰艇部件革新器具。

  不久前,某新型舰艇研发团队到大队调研,看到技术革新成果后,他们感叹:“你们的创新发明简洁简便,又实用管用,对我们的设计有很大启发。”

  革新成果70%都出自士官专家之手,他们不仅是大队创新氛围的“酵母”,其成果和经验还是大队全体官兵的教科书——

  “士官专家组”编写的《某型扫雷艇机电装备常见故障修理手册》《典型故障排除方法50例》等一系列小册子,成了大队官兵必备的排故宝典。

  “徐爱军讲轮机基本管理”“方治兴讲机电设备使用保养”“陈建斌讲副机操作”……他们的专业辅导授课录像被制成光盘,涵盖扫雷、声呐、动力、电工等专业,随时供官兵调阅学习。

  前不久,某扫雷舰电工班班长朱宇即将调任到兄弟舰艇工作。临行前,带了他近10年的“师傅”、二级军士长郑常勇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40余万字的工作学习笔记。

  扫雷舰不仅吨位小,舰艇上还有巨大的铁芯线圈,在通电一瞬间会产生强大磁场,连倒地的扳手也能马上“立正站好”。除此之外,还有看不见的次声场和噪声,长期在扫雷舰艇工作可能会产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反应。

  雷海砺剑显本色,不破“伏兵”终不还,“士官专家组”成员平均在扫雷舰艇服役20年以上。挺立在海军加快转型建设征程的浪尖潮头,他们,是雷海破障先锋。

  1. [内容来源:新华社]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