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军旅

他们,代表百万陆军受阅——陆军方队扫描
时间:2019-10-08 09:37:57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他们,代表百万陆军受阅——陆军方队扫描

黎云、相甲奇

步履铿锵,气势如虹。10月1日上午,伴随着雄壮的阅兵进行曲,陆军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昂首走过天安门。

人民军队创建始于陆军、发展基于陆军、根脉源于陆军。这次阅兵,陆军首次以军种名义组建徒步方队,以82集团军“铁军旅”为主体,从陆军范围内抽组人员,全面展示新型陆军的崭新风貌。

信仰如磐、铁心向党的忠诚之师

“铁军旅”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叶挺独立团”,是我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打响了南昌起义第一枪,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被称为“军魂发源的地方”。

在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等关键时刻,在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危急关头,在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的残酷斗争中,在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中,“铁军”官兵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幕拉开,“铁军”官兵闻令而动,从中原腹地千里移防京畿门户。他们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深化主题教育,经验做法在中部战区陆军推广,探索实践合成营党委建设规范试点……红色基因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再次担负阅兵任务,“铁军旅”官兵群情激昂。然而,能参阅的毕竟是少数,卫生连战士胥子龙只能“曲线圆梦”,以卫生员的身份来到阅兵场。

除卫勤保障外,只要有时间,他就在训练场旁边偷偷练踢腿、站军姿,休息时间加班训练。他的恒心和坚持打动了主教练,最终方队破例同意他跟随队员训练,而此时离集训展开已将近一个月。

“落后不要紧,只要意志坚。”胥子龙时刻用“铁军”精神激励自己,一次次苦练,一次次坚守,不断超越自我,最终由场外“观众”成为场内“主角”。

能征善战、战功卓着的威武之师

九十余载烽火硝烟,三千余次沙场亮剑,“铁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近年来,“铁军旅”着眼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备战练兵、矢志打赢,力求创造新的作为。

他们两次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在12个国家中取得团体第二名;受命组建维和待命步兵营,高标准完成联合国考评验收;跨区演习整建制机动万余公里,探索新模式、研究新战法,部队受到摔打锻炼;参加陆军合成部队比武取得佳绩……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来到阅兵场,“铁军”官兵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

兵龄15年、年龄33岁,作为方队兵龄最长的队员,翟向选的阅兵路走得并不容易。刚上训练场,教练员就给他指出一堆问题,脖子不正、走路不稳、脚尖上翘……

怎么办?练!训练基础差,他就加班加点;军姿训练,强忍腰痛一站就是两个小时;瞪眼训练,坚持40秒不眨眼,直到泪流满面。

翟向选体重骤减,训练成绩不断提升,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这种永不服输的拼劲,深深感染和带动了其他队员,方队在上级组织的多次考核中名列前茅。

不畏艰难、血性十足的钢铁之师

为了使命,“铁军”官兵无畏苦累,无惧生死。

1993年8月,战士徐洪刚在归队途中只身同4名歹徒搏斗,身中14刀、肠子流出体外50厘米;2008年6月,战士武文斌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在抗震救灾一线;2010年5月,赴苏丹瓦乌维和的战士谢保军因劳累过度,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铁军旅”始终用典型激励人、感召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摔打队伍、锻炼人才。他们运用陆军、战区陆军等赋予的十几项重点任务,充分培育淬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素质过硬的“铁军”传人。侯国领便是典型代表,他5次走出国门,与30多个国家的军人同台竞技,打破7项纪录,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

在“铁军旅”,“侯国领”不止一个——

队员徐将理来自刘老庄连,为练好出枪动作,右手虎口一次次磨破,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战友问他:“你训练这么拼,图个啥?”他坚毅地回答:“我在这里就是刘老庄连的代表,就一定要像82勇士那样,为了胜利战斗到底!”

“铁军旅”旅长潘守勇第二次担任阅兵徒步方队的方队长,他感慨地说:“这次陆军方队首次以军种的名义亮相,承载着百万陆军官兵的期盼,承载着陆军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铁军’官兵就应当以一流的标准展示新型陆军的崭新面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代表百万陆军接受检阅的陆军方队,书写了陆军新的荣光,他们是永不生锈的“铁军”。

  1. [内容来源: 新华社]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上一条:阅兵盛典的幕后英雄
下一条:返回列表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